2021年12月8日 星期三

走出困頓:困頓不會持續太久 

《道德經》希言自然。故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孰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況於人乎?……….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白話:大自然的言語淡泊,讓人聽不到。颳起的強風不會維持到一個早上,暴雨來得快,去得也快,不會下一整天。誰興起風雨呢?是天地。天地所做的尚且不能持久,更何況是人呢?……….信心不夠,自然無法相信的。 

後記:任何事都會過去,最黑暗的時候,就是黎明到來之時,大自然的言語總是如此,雨後的彩虹也是如此。只要有耐心,這樣的想法給我們不同的視野。《傳道者書》跟《道德經》說法類似,但世人不能參透磨難是通往領會另一個更真實的世界,也就是真理之路。 

《傳道者書》凡事都有定期,天下萬務都有定時。生有時,死有時;栽種有時,拔出所栽種的也有時;殺戮有時,醫治有時;拆毀有時,建造有時;哭有時,笑有時;哀慟有時,跳舞有時;拋擲石頭有時,堆聚石頭有時;懷抱有時,不懷抱有時;尋找有時,失落有時;保守有時,捨棄有時;撕裂有時,縫補有時;靜默有時,言語有時;喜愛有時,恨惡有時;爭戰有時,和好有時。這樣看來,做事的人在他的勞碌上有什麼益處呢?我見神叫世人勞苦,使他們在其中受經練。神造萬物,各按其時成為美好,又將永生安置在世人心裡。然而神從始至終的作為,人不能參透。

2021年12月5日 星期日

走出困頓:無我 

多數的困頓,是因為無法做自己,又無力改變,產生極大的失落感。要走出這樣的困頓,需要無我。這裡的無我,不是佛教的「空」,而是釘死舊我,藉此重生新我,並讓基督在生命裡面活著。 

誠如加拉太書2:20所說我已經與基督同釘十字架;現在活著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裡面活著;並且我如今在肉身裡所活的生命,是我在神兒子的信裡,與祂聯結所活的,祂是愛我,為我捨了自己。 

沒有重生的人,傾向以為守住律法就得以完全,但基督來了,律法的功用了結,神要我們讓基督在生活中作中心和一切,讓神從我們得到彰顯,以成就神的旨意。 

不再是我」,不是指單單釘死舊我,這樣沒有神性;也不是指我出去,基督替換,而是與祂聯結所活的」,亦即從舊我重生的新我,神加到裡面,二者同一個生命,同過一個生活。 

基督在我裡面活著,是一個歷程,或許看小自己是第一步。看小,不是矯揉做作卑微,而是接受基督做自己,以致能真誠表達自己的想法與限制,說出現在能做到什麼程度,做什麼的效果最好。這樣,接著交託給神,相信神的公義、憐憫和恩慈能帶領走出困頓,並體驗與神同過一個生活。

2021年12月3日 星期五

走出困頓:內在比外在重要 

大家知道「能力比學歷重要」,但多數人看不到能力只好看學歷,懂這道理,可以尊重有學歷的人,不要反智,但要更靠近有能力的人。 

大家知道「內在比外在重要」,但多數人看不到他人內在,只好加入「外貌協會」,想通這道理,可以欣賞有外貌的人,但要更效法有內在的人。 

這兩天,英業達宣布子公司英穩達破產,銀行放款約18億元,最大苦主是兆豐銀約6億元,華銀約5億元。一家公股銀行董座表示,當初借錢,要求條件比照母公司,卻又拒絕擔任聯貸保證人;未來這樣,我們會按照5P評估條件,不再迷信母公司的名牌。 

英業達持有英穩達約40%,要怎麼保證英業達投資太陽能累計虧損200億元,哪有心情保證而且就像成年子女是獨立的,怎能只看家世的外在名牌 

最近發生立委恐怖情人事件,除了快逃,也給我們提醒,這時代社群媒體往往是公關形象的工具,就算家世、人際不是偽裝,主要看當事人的內在。一個人在脆弱時,也許是喪親失業,或結束一段感情,這時頭腦昏花,特別孤單,容易被騙忘了看內在 

聽一位專家建議,對於大齡女性,結婚這種事,看對方的人格品行,不是家世,也不是自己的年紀。人生不是來將就的,婚姻不是來委屈的,也不是來被糟蹋的。別人珍不珍惜妳,是他的事;妳珍不珍惜自己,是你的事。

2021年12月2日 星期四

解讀 立委 高嘉瑜 遇到恐怖情人事件

顏擇雅高嘉瑜事件 

我也是這次新聞,才知高嘉瑜的初戀維持了20年,中間還熬過男方那邊罹患慢性重病(糖尿病)。是這位初戀去娶別人,她才遇到恐怖情人的。 

我希望揶揄她的人都能明白,每個人都有脆弱的時候。也許是喪親,也許是失業,也許是結束一段感情。這種時候往往特別孤單,特別容易淪為詐騙的被害者。如今不管政治立場,我們對高嘉瑜能夠說的話只有一種: 就是我們支持你,謝謝你說出真相,讓這男的無法再去騙別人。 

這男的臉書帳號已經消失。但他是我多年臉友,有些動態還真讓我印象深刻。他經常炫富,有一年除夕,他上傳一張高級浴缸的照片,說他們全家剛在五星級飯店吃完年夜飯,現在是一人一房要留在飯店過夜。我覺得離譜,因為台灣人炫富不是這樣露骨的(中國那邊也許是) 

他臉書也常上傳跟名人合照。我印象深刻有彭明敏,王汎森。一看就知是粉絲找偶像合照。問題是他貼文一向只能寫出這些偶像的博士學位是在國外哪家名牌大學拿的,但寫不出他們作品的內容。我感想是,你家這麼有錢,你又這麼崇拜外國名牌大學,你怎沒出國念書? 

他在2020年寫過私訊給我,說他正在民進黨黨部幫忙,有內幕可以給我,希望來拜訪我。我說謝謝,我不認為我需要知道什麼內幕。 

一定很多人想要探究校長爸爸跟國中老師媽媽是怎麼教出這種兒子的。但是,只要行為離譜超過某一程度,我就認為跟父母教養方式無關了,是本人要負責。因此,我相當同情他的父母。生出這種孩子,真的好倒楣。甚至,往靈異的方向想,這人作惡多年,一直沒爆,卻是在母親離世後馬上身敗名裂。怎知這一切不是他母親在天之靈的意思? 還沒七七四十九呢。

……………

李忠憲社群網路上的幸福 

林君的新聞讓我有些訝異,看他溫文儒雅,高大挺拔,言談舉止就是一個有唸書的知識青年。三不五時會貼出德文的書籍,不經意地講出身家的優渥,提到自己在歐洲或日本的公寓,到各地旅遊與世界各國去逝先賢的墓碑照相,大方秀出與商業或政治界名人的合照,深情對待母親的照片與貼文,這種聰明巧妙的形象塑造,再加上適時小額的政治獻金,常常令人豎起大拇指。 

但突然出現這樣的新聞,打女朋友已經讓我有夠震撼,想不到對父母家暴還讓檢察官發出禁制令,突然心中有一股寒意。 

有一個法律系的教授告訴我,騙人家感情是最划算的事情,完全不用負什麼法律責任,騙人家的錢還要坐牢,欺騙人家的感情完全不用,不管是在男女的愛情、或是政治、宗教信仰上面,欺騙感情是百利而無一害的事情。 

周圍跟我一樣有很多人生閱歷的朋友,針對這個事件也是相當意外。騙子實在太多了,在網路的世界要設定一種性格,比在現實的世界要快速方便許多。這也算是資訊科技革命以後一個嶄新的現象,社群媒體是人類嶄新的經驗,缺乏經驗的社交媒體使用者可能會產生情感、社會、財務和法律後果,這些都是因為資訊所帶來的後遺症。工作忙碌現實生活充滿壓力和空虛的現代人,在網路上尋求慰藉的比比皆是,尤其所謂成功的公眾女強人,內心更可能非常脆弱。 

有人可以在網路上找到人生摯愛,甚至終身的信仰,但是悲慘的教訓才是常見的情形。社群網路往往是公關形象的工具,不管是企業或個人,現實生活的落差有時令人感到相當的驚訝。 

社群網路就是使用者的本身,幸福就在我們自己的心中,如果在自己身上找不到幸福,完全不用去別的地方找,這是想得到幸福最基本的道理。

…………….

洪雪珍慎選伴侶 

工作選錯了,可以換﹔伴侶選錯了,要換很難,尤其是孩子生出來之後,所以要慎選伴侶! 

有一年我參加姪子台大機械系的畢業典禮,老師一個一個上台致詞,其中一位男老師一開口就說,這一生最重要的事無他,就是慎選伴侶,它將會影響你一生至巨,無論個人幸福或事業發展都是。 

我猜學生在畢業這當下,聽進去的不多,我卻點頭如搗蒜,心想這老師也太有智慧了!比起找工作,找伴侶更重要,也更要謹慎。千萬不要因為忙著工作,一眨眼年齡到了或大了,覺得自己沒從前那個價,再也不能東挑西揀。於是遇到誰就是誰,快快抓住一個,快快進入親密關係,這容易看不清楚對方,忽略一些關鍵細節,以致掉進可能一輩子都爬不出來的火坑。 

無論你到幾歲,你都有價值,都要珍惜自己。「女孩要富著養」這句話,說的是女孩就算口袋沒錢、出身背景低微,都要顯得「嬌貴」;因為很多女孩遇到愛情,便會犯傻,為了愛輕賤自己。當你不珍惜自己,別人就會糟蹋你。不管你有多愛對方,最愛的仍然是你自己,這不是自私,而是教會對方視你如寶。唯有這樣的人,才是你要去愛的人。 

這兩天教課,有個36歲女性來問我職涯發展,談到交往12年的男友,她不知道換工作的同時,要不要結婚,她說:「如果要生小孩,這個年紀也該結了。」

話鋒一轉,她提到男友是個媽寶,因為「他媽媽不喜歡我,要他跟我分手,他就分手。」這就是傻女人!我跟她說:「要分手的是妳男友,他浪費妳青春年華12年,開不了口,就拿他媽媽來做擋箭牌。」她楞了幾秒鐘說,是啊,她怎麼從來沒想過? 

她還是卡在適婚年齡這個問題上,繼續問我,這時候該結婚嗎?我拍拍她的手說:「這個年紀,妳最需要做的是搞定自己,而不是婚姻。找個好工作,拿著好薪水,做個獨立的女性。至於該不該結婚,還得對方點頭﹔他勉強了,你也不會幸福。」

對於大齡的女性,我想給兩個提醒:結婚這種事,看對方的人格,不是自己的年紀。生不生孩子,看自己的經濟能力,也不是年紀。 

並且請記得:人生不是來將就的,婚姻不是來委屈的,你也不是來被糟蹋的。別人珍不珍惜妳,是他的事﹔妳珍不珍惜自己,則是你的事。先管好你的事,再管他的事﹔他的事管不了時,就管他去死的! 

對於大齡的女性,我想給兩個提醒:結婚這種事,看對方的人格,不是自己的年紀。生不生孩子,看自己的經濟能力,也不是年紀。這個年紀,妳最需要做的是搞定自己,而不是婚姻。找個好工作,拿著好薪水,做個獨立的女性。至於該不該結婚,還得對方點頭﹔他勉強了,你也不會幸福。」 

並且請記得:人生不是來將就的,婚姻不是來委屈的,你也不是來被糟蹋的。別人珍不珍惜妳,是他的事﹔妳珍不珍惜自己,則是你的事。先管好你的事,再管他的事﹔他的事管不了時,就管他去死的!

2021年12月1日 星期三

走出困頓:寬闊高遠認識世界e 

《莊子》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靈者,以五百歲為春,五百歲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聞,眾人匹之,不亦悲乎! 

白話朝菌朝生而暮死,不懂得一個月;蟪蛄春生而夏死,不懂得春秋四季。這是小年。楚國南方的冥靈,以五百年為春季,五百年為秋季;上古時代的大椿,以八千年為春季,八千年為秋季。這就是大年。可是彭祖以長壽聞名,眾人想與他比壽,豈不可悲! 

後記:人生難免兼顧短期,因為到長期我們都死了。但人們習慣以短看長,追逐短利。對此,莊子以對比和誇張想像,描述小年和大年,並以「不亦悲乎」深沉批判短淺思維,希望人們打開視野,以更寬闊高遠的眼光認識世界。「小知」是淺小智慧,包括狹隘、閉塞、僵化、淺薄,「大知」包含開放、自由高遠、大道等意義。夏蟲不語冰,不要隨便否定看似不可能的事,因為小知達不到大智慧的境界。

2021年11月30日 星期二

 走出困頓:欣賞書法

園藝緩慢,有園藝療法。漫步森林,有森林醫學。詩詞想像,自由馳騁。畫作描繪,傳達不可言喻的心聲。音樂抒情,隨音符渾然忘我。書法審美,緩慢助於安定身心。

解小青,1971年生於山西,中國首位書法女博士,作品技藝高超,賞心悅目。1995年攻讀北京師範大學書法博士學位,現為同校中國書法文化研究院教授。

解小青作品欣賞: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N9Am0giBzQ

寫書法有助延緩失智 醫師:可提升注意力、放鬆腦部

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77827






2021年11月29日 星期一

走出困頓:悲傷不是盡頭

去敲響那些還能作響的鐘,放棄那些你覺得要完美的種種。萬事萬物都有裂痕,光才能照進裡頭。--- Leonard Cohen:Anthem (1992)

人生無常,看到楊荊生個案,巨大悲傷或失落可能跟著人一輩子,必須學習與之共處。書寫、運動、旅行、繪畫、料理……,甚至視自己為宇宙的一部份,都能淡了悲傷,體會困頓的意義。

願意放下恐懼與執著,懷著喜悅的心向前走,重新尋找生命的意義及目標,就有機會重返、懺悔與重生,重拾人生舞台,活出個人價值。

在疫情時代,企業經營求新求變,個人也應如此。工作有瓶頸,不要原地不動,請有目的性學習新技能,有意識地移動腳步到另一個跑道,不必馬上轉職,而是讓未來具有轉職條件。這就是單槓、下班斜槓、最後雙槓的人生。

同場加映:林坤正:比失望還失望 等待天亮前的微光

https://www.wealth.com.tw/articles/7738885e-e0cb-4681-9023-9c3138d7391e

2021年11月28日 星期日

「四萬換一元」的因果脈絡

前言探討誰決定「四萬換一元」不重要,那是果,不是因。為什麼台灣在戰後初期變得糟糕,非得採取激烈貨幣政策?如果到現在,還不知問題在哪,就得想想下次通膨惡夢成真的可能性了。 

當年國民黨在中國發行金圓券,強制人民將黃金、白銀、外幣兌換金圓券,物價與薪水全面凍結,藉此斂聚人民的財產作為軍費,或是被高層貪污,這是國民黨兵敗如山倒的原因之一。 

當年台灣有台幣,1946年發行,最高面額100 元,只發行 30 億元。政府剛開始規範 1,835 台幣兌換 1 金圓,但戰爭不斷失利,國民黨開始濫發紙鈔當軍費,使得金圓券越來越不值錢。 

這時投資台幣有利可圖,中國人用金圓券大量購買台幣,用台幣支付中國的軍費、開支、套匯,以及大量購買台灣物資套利。1948 年開始,政府默許,數量從 30 億,暴增到 1 7 千多億,舊台幣奄奄一息 

從民國34年「回歸」中國開始,台灣物價每年以 500% 1200% 的趨勢攀升,而當時,金圓券被高估太多,接近無用的貨幣,舊台幣採固定匯率連動,最後被金圓券拖垮,讓台灣金融體系瓦解。 

隨著國共戰爭日漸激烈,國民黨掠奪台灣本島物資運往中國支援內戰,讓台灣的民生物資越來越稀少。中國派來的官僚貪污腐敗,讓台灣民眾對於台幣準備的信心極端不足。 

到了 1949 年,國民黨政府宣布,舊台幣要在年底前,以四萬比一的方式,兌換新台幣。隨著國民黨在中國內戰失利,大量軍警、公務員來台灣,需要增加貨幣供給來發薪水,浮濫的貨幣供給,支應政府開支,都是讓「四萬換一元」惡夢成真的原因。 

換了新台幣,惡性通膨就結束了嗎?還早,有興趣閱讀台大經濟系教授吳聰敏的論文台灣戰後的惡性物價膨脹」。 

後記:現在台灣還是寶島。2020年,來自澳洲的田記禮,一位IT工程師,以高級專業人才資格取得台灣國籍,他興奮地用華語說:「即使以我的專業,我可以選擇在任何國家居住,但我選擇台灣,而且這是我唯一的選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A25huj2rYM

2021年11月27日 星期六

 木樓合唱團:《如果明天就是下一生》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3HXDgy9itY

……………

1999年,木樓成立。「木樓」之名,源於建國中學古老的木造音樂教室,數十年來培養出熱愛合唱的青年,他們在各自的生命經歷裡找到相同的感動,譜出令人動容的音樂記憶。這是木樓的精神根基,也是前進的動力。

木樓秉持「男聲合唱藝術精緻化」的理念,透過追求完美的演唱,呈現深度藝術性的音樂內涵;透過歌者與聽眾間心靈感受的對話,傳達出音樂精緻的美感。

2007年,獲得《第23屆日本寶塚國際室內合唱比賽》民謠組金牌、浪漫組銀牌、綜合成績第二名; 2015年,赴德國參加《第九屆布拉姆斯國際合唱大賽暨音樂節》,贏得大賽總冠軍。

根據德國國際文化交流基金會公布的最新排名,木樓於世界千大合唱團(TOP 1000)排名第五,室內合唱團連續四年蟬聯冠軍,證明木樓用頂尖藝術代表臺灣展現文化的軟實力。QQ

不能實現意義與價值的公投

四萬換一元的歷史過去了,不用噴太多口水。法幣/金圓券確是原因之一。在當時台灣省政府默許下,大量廢錢從上海湧向台灣套現成各式外匯,至1948年12月達到最高峰,兩個月匯入1兆元。1946-1950年,法幣先摧毀一次,隨後金圓券再補上致命一擊,直接摧毀1946年發行的台幣結構,當時台灣財政瀕臨絕望。

凡事往前看,現在不應只在往日情懷中緬懷躊躇,而是要關心未來如何避免惡性通膨,手段是什麼?第一步在哪?

物價與生產力相關,這20年來,我們看到物價狂飆的國家都是生產力急遽降低。沒有產出,沒有東西外銷,自己又沒足夠天然資源,哪來外匯買民生必需品? 

因此,第一步是提高國家生產力(提高供給),接著是物流(貨能出國),再接著是國際貿易安全(貨能賣出,台灣去年出口3,452億美元),然後是內政與居住安全,最後是國防。各國應該都適用這個邏輯。

在台灣,你會發現同一批人說,要提高糧食自給率,國防不重要,優先社會福利,然後轉頭說,環保第一,關掉工廠很合理,工業物流與製造業都是汙染,匯率調一調,有了強勢貨幣,短缺物資外購即可。

聽起來好像說:當個農業國家最安全?這種象牙塔的理想主張,叫做短視,視野僅止於他們身邊!不少人認為,中國扣除外債,外匯不多了,恐怕是預期財政問題,所以殺雞取卵,推出一連串共同富裕措施,這也是短視。

年底公投與惡性通膨有關。藻礁與生產力相關,美豬與國際貿易相關,核四與居住安全相關,公投綁大選與內政安全相關,以上都與國防相關。同意這四個公投,究竟能實現甚麼意義與價值?

後記:象牙塔理想的藻礁公投

政府為降低空汙與碳排,政策是減煤發電,用天然氣作為過渡方案,同時發展再生能源。然而在能源轉型過程中,有些人「仙氣飄飄」,高舉絕對的理想主張。

他們認為,天然氣有汙染及碳排,不應作為替代方案,應直接採再生能源作為最終解決方案。問題是,佈建每種替代能源,不是摸阿拉丁神燈,都需要很長時間,缺乏天然氣或再生能源,還是要繼續燃煤。

有些人更激進,認為問題根源是能源需求持續成長,沒改善前,不應發展天然氣或再生能源,以免繼續燒煤。問題是,認真推動能源需求面管理,能源需求還是隨著經濟成長,缺乏替代方案,還是要繼續燃煤。

用最嚴格的標準檢視天然氣與再生能源,卻忘了用同樣嚴格標準檢視問題現狀。這樣的理想主義能得到社會共識的方案嗎?他們所關心的意義與價值能實現嗎?標舉烏托邦理想,換來原地踏步,這種理想主義不理想,也不道德,世界大戰就是這樣發生。

2021年11月26日 星期五

走出困頓發現人生的意義與價值 

聽一位醫師說,多數慢性病來自找不到人生意義。針對這個心理因素,一派哲學家說,活著就有意義。這問題見仁見智,多數人渴望活得好,而不僅是活著。 

我認為,重點在人生旅程中學習感悟及體驗品味人生,從而發現生命的意義與方向。如何學習與體驗?快樂要自己去找,好好透過五感,不必花甚麼錢。同時,按著宇宙和諧次序生活,未知論的愛因斯坦也同意這點。 

如何按著和諧次序生活愛自己、愛家人、愛他人、尊重他人的生命功課、饒恕、利他與助人,是重要的方向 

1.愛自己就是照顧好自己。我們哭著來到世界,不要再哭著回去了,總帶著哀怨,難被欣賞和愛。沒真正愛自己,很難愛別人,而愛自己,自己會有信心,信心是最佳魅力來源,別人跟著愛你。 

愛自己不是任性,我行我素,只想到自己,而是尊重、欣賞、了解和接納自己,為自己的言行舉止負責。 

愛自己的第一步是:想清楚自己的原則,並依循所相信的核心價值,而不是假裝討好別人。接著練習專注,將可做的事做好,其餘顧慮擺一旁。人生本是不斷失去,但也因此更清楚理解自我 

其次,培養環境適應力。根據心理學研究,適應力是智商的最佳指標。想提高適應力,除了技能,要學習在適當時機放下不安,放下對生活變化的煩躁感,對別人不合自己的想法,不必如坐針氈。 

第三,理解面對挫折和問題可以淡定的關鍵。人生要把心力放在值得的事物和值得的人身上,這種心情調整需要自我提醒,否則容易落入「把沒有的放大、把擁有的視為理所當然」的盲點,對我們支持、關懷付出的人不夠珍惜,卻為不值得我們生氣的人浪費時間,甚至討好對我們不好的人。

2.愛家人懷著責任感,感受親情體驗,為親人的幸福努力,這樣也對得起家人的付出。有一種愛家人的極端用犧牲換取同情與憐愛,或證明自己的價值和偉大,這樣很容易讓自己變成喜愛傷心生氣的受害者。 

誠然,我們可為家人或他人付出,但要甘心樂意,想清楚才去做,做的當下感到喜悅就是回饋了。若不是心甘情願,期待回饋,當對方沒這麼做,就會失望怨懟,這樣的關係無法和諧甜蜜。 

3.愛他人尊重他人,用同理心、平等心對待他人。別人犯錯,若認錯悔改,接受必要懲罰或賠償,就可以饒恕,自己的情緒也才能紓解。 

4.尊重他人的生命功課:不過度干預家人或他人的選擇,每個人都有要學習的功課,或許是維持宇宙和諧次序必經之路,不用過度擔心,擔心也沒用 

5.利他根據Kristen R. Monroe的定義,利他是肯為他人利益設想,付諸行動,提升他人福祉為目標,而意圖比結果重要。行為者可能有損害,但不預期回報。Bierhoff認為,具有利他性格,較可能助人,性格包含:同理心、世界公平的信念、社會責任感、低度自我中心、內控性格。 

6.助人懂得奉獻的人生是壯麗的,生命因奉獻而光彩奪目。能堅守崗位,都是貢獻社會。貢獻泉源源自於創造,創造的才能需要學習及實踐,才能實現人生價值。 

結語路旁的風景美,但不能只顧欣賞而忘了趕路。確定與實現人生價值固然重要,也要做好當前該做的。不管順風逆水,我們要往高處走,什麼事都向前看,認真為夢想奮鬥。也不要忘了什麼事都會過去,上帝不會犯錯,給的最終是最好的,不要執著眼前的缺憾。

2021年11月25日 星期四

不要踐踏起碼的責任

電視劇《茶金》播出後,4萬舊台幣換新台幣1元,引發爭議[1]。編劇反轉原著說法,將責任推給美國,我相信作者不會同意。

一位政大教授說:幣制改革不是人民財富縮水的原因,台幣與法幣/金圓券的匯率政策才是,前經濟部次長汪彝定的回憶錄有寫實描述;把歷史小說當作歷史,就好比把三國演義當作三國志,歷史劇不應該當作記錄片。

法幣/金圓券是原因之一。在當時台灣省政府默許下,大量的廢錢從上海湧向台灣套現成各式外匯,至194812月達到最高峰,兩個月內便匯入高達1兆元。1946-1950年,法幣先摧毀一次,隨後金圓券再補上致命一擊,直接摧毀了1946年來發行不過數年的台幣結構,當時台灣的財政瀕臨絕望。

我認為這位教授誤解,也沒說到重點。誤解在於,歷史劇與記錄片差距有兩種,一種無傷大雅,一種為虎作倀。在此歷史脈絡下,編劇刻意改成相反意思,是踐踏起碼的工作責任。譬如,陳澄波不是在嘉義火車站被槍決,是在家病死,演戲而已,何必認真呢?

沒說到重點在於,幣制改革確實不是主因,但會助長拉抬物價歪風,這是常識。台大經濟系教授吳聰敏論文台灣戰後的惡性物價膨脹指出,經濟學者早發表論文指出,當時台灣大量物資被有權人士運往中國套利,導致供需嚴重失衡,使得中國惡性通膨輸往台灣,從1945到1949年物價暴漲7千倍。活不下去,也是1947年發生228事件的主因。

[1]「茶金」四萬換一塊劇情不符史實 引發網路論戰

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2111220355.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