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9日 星期日

英語畢業門檻是自欺欺人?/eaton

英語畢業門檻是自欺欺人?/eaton

 

這是一個需要獨立思考的年代,不然自己被賣了還不知道。

 

政大教授何萬順說:英語畢業門檻是自欺欺人,投資1,500元考一次多益就全都有了。太美妙了,真希望政大也強迫所有的老師去考。他順便批評政大外語學院院長陳超明的說法:「加州曾經用數學科做實驗。給學生補救數學……沒有用。說數學要做全州的檢定,突然一下子,分數就上升了。」

 

其實考試有用,不是考那一個小時,而是為了考高分會平日認真準備,而且已經很多大企業不管是徵人或在職升遷設有英語門檻,再者畢業後必須有能力閱讀外語期刊雜誌,才能與時日進。若不知道這些,難怪只能在台灣喘氣領低薪!

 

何教授也提到,公立大學拿納稅人的錢,幫私人多益公司賺錢,尚且從多益收取回饋金。這個說法也是偏狹。多益的收費水準可以討論,但若是幫私人公司賺錢講得通,要不要校園餐館也自己經營,免得圖利廠商?

 

何萬順:英語畢業門檻?大學別再自欺欺人

http://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351/article/5776

2017年7月8日 星期六

巴哈《G弦之歌》/eaton


德國作曲家巴哈(Johann Sebastian Bach, 1685~1750)被稱為「音樂之父」,不只是他的許多子孫是音樂家,而是對於後世的作曲家影響深遠。今天我們不只能聽到巴哈的音樂,還能聽到作曲家以不同的觀點,重新詮釋巴哈的音樂,所以他的音樂千變萬化,永遠都流行!



巴哈的創作多為宗教音樂,受到資產階級啟蒙運動影響,音樂流動著大膽的革命精神。他的許多作品不為人賞識,直到去世80年後,在孟德爾頌的努力下,才使世人認識他的作品偉大之處。據說巴哈常在半夜時,等到熄燈後偷爬起來,在昏暗的燭光下,一首一首抄錄大哥保存的樂譜,可見他對音樂的喜愛及求知慾。



巴哈在23歲跟表妹結婚,有二十個孩子,雖然幾個不幸夭折,但生活美滿。家庭和諧是巴哈專心創作的主因,為感謝妻子,他寫過《致安那瑪格麗娜古鋼琴小品集》,該曲是初學巴哈的必學曲目。



創作於1727年至1736年間的G弦詠嘆調《Air On The G String》,是巴哈《第三號管弦樂組曲》的第二樂章主題,旋律充滿詩意,是膾炙人口的名曲。當年宮廷舞會上,巴哈做了手腳,除了G弦,所有的弦都斷了,他僅用一根G弦,即興演奏一首《詠漢調》,就是《G弦之歌》。



巴哈《G弦之歌》




巴哈《G弦之歌》 Forest at the "Venner Moor" near the city of Senden (German state North Rhine-Westphalia).

嚴幼韻:我的長壽祕密/eaton

嚴幼韻:我的長壽祕密/eaton 

嚴幼韻女士於2017年5月24日在曼哈頓家中故去,享年111歲。她是上海復旦大學的第一屆女生,以「84號小姐」(汽車牌照84號)聞名上海的美女(註1)。她在自傳提到,長壽的秘密就是愛和樂觀,對生活永遠感恩,保持愉快的赤子之心,不運動,不鍛鍊身體,不吃補藥,不為往事感傷,多花些時間思考如何創造更美好的未來(按:不運動、不鍛鍊身體,請自行判斷)。

1929年她與外交官楊光泩結婚,婚後陪同丈夫赴歐洲任職,1938年改任駐菲律賓馬尼拉總領事。在日軍佔領馬尼拉、楊光泩與七名外交官遭日軍殺害的日子,嚴幼韻帶領其他遇難官員的遺孀和孩子數十人,戰勝重重困難,頑強自救,一直到二戰結束。(註2)   

1945年,她攜三個女兒到美國,不久進入聯合國工作,擔任首批禮賓官,1959年與顧維鈞結婚。顧維鈞是駐美大使,與外長葉公超代表中華民國於1954年與美國簽署《中美共同防禦條約》,在中共發布的「國民黨戰犯」43人名單上,顧維鈞位列第22。聯合國「2758號決議文」通過前後,包括葉公超在內的外省族群都曾力主建立新國家,再加入聯合國,但都被蔣介石拒絕,使得台灣失去加入聯合國的機會(註3)。

註1:嚴幼韻:一百零九個春天:我的故事 
註2:見證世紀風雲的民國名媛顧嚴幼韻 
註3:美國「台北5869」檔案解密/「蔣介石代表」被逐出聯合國秘辛!

2017年7月7日 星期五

央行這種分析水準令人驚訝

央行這種分析水準令人驚訝。隨便講一下:產品附加價值率降低,卻沒有考慮營業周轉率大幅提高了;總需求提高(或促進投資),X,這高中生也會講;去看勞動生產力統計,都是逐年攀升。當然那也是亂算,沒有把三角貿易剔除,做這種統計水準的公務員也在領薪,實在很爛。
.............
搶救低薪 彭淮南開三藥方
https://udn.com/news/story/7238/2568809

台灣低薪問題如何解?中央銀行總裁彭淮南在第2季央行理監事會的研究報告中,開出三帖藥方,包括提高勞動生產力、提高產品附加價值,以及提振總需求(或促進投資)。他認為,唯有透過這三個方法,才是提升薪資正途。彭淮南在報告裡,點出台灣薪資成長低緩除了勞動生產力成長下滑、失業率增加等因素,還包括工會力量薄弱、高等教育擴張及非薪資報酬提高。

彭總裁開出的第一帖藥方為提高勞動生產力。所謂「勞動生產力」是指:每工時所創造的產出,所謂提高勞動生產力,就是讓每工時的產出增加,亦即「事半功倍」,代表生產力提高。央行認為,政府應採行 「薪資帶動型成長策略」,鼓勵企業分享獲利,提供誘因機制促使企業加薪,創造經濟成長的良性循環。例如可明訂企業獲利分派員工酬勞,以及推出鼓勵企業提高工資的稅賦優惠。

其次,提高產品附加價值。央行指出,台灣製造業偏重電子、資通訊產業,在國際分工體系中是以代工為主,缺乏自有品牌且創新不足,產業附加價值率長期呈現下滑走勢,由1991年的46.05%,降至2014年的42.6%,因此,產業附加價值率下降是導致台灣薪資難以成長的因素之一。央行指出,在其他情況不變下,產業附加價值率下降,代表廠商毛利率下降,將削弱企業的調薪意願。

另一個造成台灣薪資成長停滯的主因是:具有超額利潤的企業愈來愈少,當企業盈餘下降時,將降低企業調薪意願。此外,也應持續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協助企業保持技術領先並創造差異性,以提升附加價值及外銷產品價格,企業才能獲取超額利潤,並與勞工分享。
第三帖藥方則是總需求提高或促進投資。

為什麼有人要當街友?

為什麼有人要當街友?

 

原因很多,這位醫生告訴我們一個原因是租不到房子,他感嘆說:街友其實跟你我差不多,只是人生的機運,讓他們的生活產生巨大的不同。

 

人生機運讓生活產生巨大的不同: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71162

 

文章裡面提到芒草心協會,需要大家支持:

http://www.homelesstaiwan.org/

2017年7月6日 星期四

給自認魯蛇和無頭蒼蠅畢業生的不中聽建言

給自認魯蛇和無頭蒼蠅畢業生的不中聽建言

 

現在畢典都會邀請社會賢達表達對畢業生的期待與祝福,彷彿這些年輕人就會兩眼發亮地步入人生的新頁。可是對現在的學子而言,挑出自己不喜歡甚麼很簡單,但是要說出對甚麼事有熱情卻萬分困難。這是因為十幾年來,社會、學校、家庭都準備好好端的套餐和懶人包,你能期待他對自己有甚麼想法?

 

這時應該怎麼辦?

 

第一招「重新思考美滿人生的定義」。如果他身邊的人帶給他的觀念就是「畢業」、「獲得學位」、「找到年薪百萬的工作」、「找個門當戶對的人結婚」、「生小孩」、「小孩要念好學校才能有美滿人生」的套路,只要偏離這個想像就屬於「令人失望的魯蛇」,那麼他或許就可能認為自己「既然永遠無法到達那種境地,那還需要努力嗎」。如果想到看到人生美滿的各種可能性,那麼第一就要跳出同溫層,去看見不一樣的圈圈和想法,第二建議你和國小、國中和高中同學聯絡,從你曾經共同學習的人的人生歷程中看見不一樣的人生途徑;第三則是看見他人努力、困惑、扭轉的過程,也就是說,不要只相信道聽塗說的「成功典範」,要想辦法得知他們所付出的努力與代價,然後想想看自己願不願意也試著走一遭。當你有了足夠的觀察並累積足以效法的藍本以後,或許你會認為人生也沒有那麼難那麼糟。

 

第二招「找回自己的初衷與興趣」。也就是回想自己從小到大曾經具備的好奇心,而且不要輕易地認為自己的興趣無足輕重。

 

第三招去應徵工作吧。建議你參考網路上的履歷範本,或是看求職網頁上的引導與建議,去應徵工作吧。現在求職網站很豐富,可以看到工作職別、專業分工、事業經營、獲利型式、薪資落差、員工福利,還有該服務、產品、專業在社會中的角色與地位。

 

你可能認為自己甚麼都不會,甚麼都不太行,但是搞不好當你絞盡腦汁把「你會的所有技能」通通丟出去以後,有可能獲得一些意想不到機會,從此扭轉終日無所事事的魯蛇生活。記得,如果真有雇主對你有興趣想跟你進一步連絡的話,請穿得人模人樣得去面試。

金茲堡:有了大美德,小美德自然會來/eaton

金茲堡:有了大美德,小美德自然會來

 

義大利作家娜塔莉雅・金茲堡(1916-1991)在1962年出了一本《小美德》散文集,裡面寫到二次大戰時先生死於監獄,也寫到獨立扶養三個孩子,書中提到:「別教孩子節儉,教孩子大方;別教孩子謹慎,教孩子勇敢;別教孩子機靈,教孩子坦誠;別教孩子圓滑,教孩子愛人和犧牲;別教孩子追求成功,教孩子追求知識和意義;別教孩子找穩定高薪的工作,教孩子找他們喜歡並有意義的志業。」

 

她的意思大概是:當孩子有了大美德,小美德自然會來;只有小美德,卻未必有大美德。因為過於節儉只能省小錢,但大方較有可能賺大錢;過於謹慎只能停留在目前工作上,但勇敢較有可能跳出框架,找到更好機會;機靈只能搞定小事,但選擇坦誠,縱使失去某些人脈,卻會得到值得尊敬的人的信任;圓滑不得罪人,但感動不了人,能愛人和犧牲卻可以,因而成就更大的事業;有穩定高薪的工作,不愁吃穿,一輩子就只有如此,但追求有意義的志業,一開始沒高薪也不穩定,人生也許有截然不同的風景。

 

金茲堡倡導「大美德」的時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大時代需要大美德。今天的台灣也是大時代。現代科技和商業模式的進步,降低家世、財富、學歷對一個人發展的限制,跟過去比起來,沒有背景的人比較容易靠大美德,改善自己的命運。(excerpted and edited by eaton from article of 王文華)

 

2017年7月5日 星期三

王文華:想賺大錢,要拼「功能」?還是「功力」?

王文華:想賺大錢,要拼「功能」?還是「功力」?

 

前言:實在的,台灣的服務業大多附加價值不高,一面是來客數有限,一面是利潤率不高。作家王文華在這篇提醒我們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文章很長,我摘錄編輯如下。不過啊,也不必對紐約羨慕,若非上東城的貴族後代,90%的紐約客都在求生存,一般上班族的月底帳戶是一乾二淨。

………….

最近台北捷運地下街在整修。查了新聞,看到「漲租金」、「出走潮」等字眼。地下街有725公尺,只有「八方雲集」生意最好。這麼好的硬體、地段,為什麼沒法讓店家留下?原本不懂,直到看到紐約的「地下街」。

 

紐約地鐵「哥倫布圓環」站(1905年建成,坐落在百老匯、中央公園西、59街和第八大道的交叉口),一年前站內開了地下街。地下街改建自一段破舊的月台。長100公尺、寬8公尺,只有39家店。從「功能」來說,差台北太多,但有一種東西,台北沒有。

 

紐約刻意保留舊月台的鐵柱、橫樑,但漆成現代的白色。不求新,但把老東西變時髦。走道中央放了桌椅,歡迎民眾坐下來用餐。桌上和地上鋪著彩色瓷磚,彷彿在家裡。中央流動性的攤位,有賣花、賣彩色餅乾、擦皮鞋、雷射紙雕、鐵絲雕塑、街頭藝人,氣氛像跳蚤市場。不想在室內吃,出站到旁邊的中央公園吃,靠著大樹、聞著草香、看著哥倫布的雕像,曬著春天的太陽。

 

紐約地下街刻意引進特色小店,星巴克是唯一的名牌。我體會到:要賺錢,別拼功能,拼功力。氣氛、格調、態度、主張,都是功力。台北捷運快速乾淨,是功能好,但功能是文明的基礎,而不是魅力,只能吸引「路過」,不會讓人「逗留」。

 

如果台北的地標只是世界最高樓,這種吸引力只能維持幾年。我們的優勢是人文、人情、品味、情調、態度、創意。這些都是「功力」的養分!在這些優勢上順水推舟,就可安身立命,觀光客更想來。這概念也可應用在個人。「功能」是職場的入場券,把事做「到」,保住工作;把事做「好」,升遷加薪;而把事做得「有格調」,則財源滾滾。(excerpted and edited by eaton)

 

紐約「哥倫布圓環」站Underground Shopping Arcade & Food Hall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LA1wcVUsxU

 

順便看一下紐約中央公園的四季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0YmrxvexEY

 

2017年7月4日 星期二

金智娟:《就在今夜》/eaton

金智娟:《就在今夜》/eaton

 

金智娟(1964-)當年在「丘丘合唱團」擔任主唱,藝名叫「娃娃」,以《就在今夜》這首帶著搖滾風的歌曲闖出名聲。不間斷的吶喊唱腔,眩惑耳目的開創性,自不待言;而一快一慢的《河堤上的傻瓜》及《為何夢見他》,搭配淺顯易懂的詞意,唱出彼時的青春情事,更使專輯得以延長銷售戰力。

 

1982年推出的《就在今夜》專輯,上市後奪得流行歌曲暢銷排行榜的冠軍。到了1996年,在事業高峰的同時,金智娟在教會裡遇見真命天子,交往半年即毅然走入婚姻。為了宣示決心,還把宣傳照扔得一張不剩,徹底成為家庭主婦。過了好多年,才在台北之音主持「音樂太陽能」和「娃娃Special」等節目,成功從歌手轉型為主持人。

 

丘丘合唱團-就在今夜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UPOUgQxHHU

河堤上的傻瓜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icANcCws-A

為何夢見他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x9c2wnbs0M

Adam Grant:我們需要挫折復原力,才能堅守美德

Adam Grant:我們需要挫折復原力,才能堅守美德/eaton

 

幾乎畢典演講都在談美德。問題是,人生一帆風順時,做個有美德的人很容易;但是陷入低潮,價值觀就面臨考驗。亞里斯多德早看出這點,所以說:美德太多太少都不好,而是要找到平衡。這就像幽默,少了會枯燥,多了會愚蠢;就像驕傲,少了會懦弱,多了會自戀。

 

然而如何找到平衡的中庸之道呢?被譽為「正向心理學明日之星」的華頓商學院教授Adam Grant以最常被提到的美德:「慷慨助人、忠於自己、永不放棄」做了解釋。他認為,我們需要挫折復原力,才能堅守這些美德──當你對人性失去信心時,你需要復原力來保持助人的熱情;當別人對你失去信心時,你需要復原力來做真實的自己;而當你對自己失去信心時,你需要復原力來堅持不懈:

 

1.慷慨助人,但不要過勞:以教師為例,樂於幫助學生的老師,往往過勞影響教學。教學成效最好的老師,同樣關心學生,但就像搭飛機會被告知:「幫助別人之前,你必須先戴好自己的氧氣罩,」他們不會來者不拒。聽來有點自私,但反而能幫助更多人。

 

2.忠於自己,但不要阻礙自我成長:念研究所時,有個朋友請我代課,我向來怕公開演講,但為了幫忙還是答應了。上完課,我請學生填寫問卷,看教得怎樣。一位學生寫道,我上課太緊張了,緊張到讓全班都顫抖。從那時起,我開始自願替其他老師代課,因為這是進步的唯一方法。我沒有忠於原來的我,而是忠於那個想要進步、想要在講台上自在的我。

 

3.永不放棄你的價值,但願意放棄你的計劃:堅持是成功和幸福的必要條件之一,許多名人不放棄而成功,可是成千上萬的人卻不肯放棄而失敗。我從小熱愛運動,每天花幾小時投籃,但幾年的拚命練習,都沒選上校隊。升高中時,我的身高不到五英尺,這才覺悟放棄籃球。然後,我決定改學跳水。教練說跳水適合打籃球太矮、跑田徑太慢、打足球太弱的人。我後來兩度進入青少年奧林匹克全美資格賽,還參加大學校際賽。這讓我領悟,放棄有時是一種美德,堅毅並不是持續去做失敗的事,而是在AB計劃都失敗時,拓展你對夢想的定義,並找到新方法來實現夢想。就像我放棄NBA的美夢,但不放棄運動員的夢想。我的復原力來自於鼓起勇氣,承認缺陷。(excerpted and edited from article of 吳怡靜)

 

2017年7月3日 星期一

年輕人不知道自己要做甚麼職業?/eaton

年輕人不知道自己要做甚麼職業?/eaton

 

許多人,特別是年輕人不知道自己要做甚麼職業。我的建議是,除了趕快去找一份自己不討厭的工作外,至少用一天,靜默下來思考幾個問題,然後有空不斷更新:

 

1.     甚麼工作讓我迫不急待天亮去上班?

2.     你想留給後人甚麼印象,甚至墓誌銘是甚麼?

3.     你曾做甚麼事讓別人讚賞,甚至連自己都興奮不已?

4.     你讀過哪些人一生的努力與代價的悲歡故事,自己感動不已,也願意試著走一遭。

5.     如果再五年就會離開人世,你最想做哪些事?

 

同場加映:做了21年設計的她,用4年時間製作了100多個招牌,立志要去除城市街頭的「傳染病」

http://www.mooner.orgs.one/show/31139

同場加映:2012年潘婷 (Pantene) 勵志廣告MV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TfNr0NpWVY

 

 

1997年以後世代,平均活到百歲/eaton

世界經濟論壇:1997年以後世代,平均活到百歲/eaton

 

瑞士世界經濟論壇(WEF)在20175月發表白皮書提到:1997年以後出生的世代(目前20歲),平均可以活到百歲。也就是說,大部分人都能「呷百歲」,值得可喜可賀,但是從退休金角度,未來全球很悲觀。

白皮書提到一些研究數據:目前全球65歲以上有6億人,2050年增至21億人,若是退休年齡不變,出生率沒太大改變,全球的扶養比將由目前8人扶養1人,到20504人撫養1人。在2015年,全球退休資金短少70兆美元,到了2050年,將膨脹到400兆美元(目前全球GDP 80兆美元),退休金必定破產,因為工作繳費的人少了。

 

讀完數字,對我們有甚麼啟示?第一,應重新定義老年的年齡,讓可以工作的老人繼續工作;第二,退休金的設計不應工作30年,卻可領45年,它應只維持最低的生存需求,以免發生「路有凍死骨」慘劇;第三,WEF的數據跟台灣很像,所以退休金問題不是政治問題,而是人類的共業,現在台灣年金討論只及於避免破產,若不重新思考,30年後,台灣社會的痛苦不知要如何承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