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5日 星期四

請為香蕉集氣!/eaton

請為香蕉集氣!/eaton

蛤!香蕉現在很貴,要集甚麼氣?沒錯!因為香蕉快被黃葉病消滅了。很難想像,沒有水果之王香蕉(註)的日子怎麼過!嗚嗚~~
註:「香蕉是水果之王」取自宮崎駿系列卡通:「兒時的點點滴滴」台詞。

今年4月中,近千位專家在美國邁阿密「國際香蕉大會」集結,想找出對抗黃葉病的方法。大會地點最後一刻從哥斯大黎加改為邁阿密,就是為避免與會者透過鞋底的土壤將黃葉病帶進拉美。萬一進入拉美,360億美元的香蕉產業將面臨供需失調、價格飆漲、小型業者失業的困境。

黃葉病是由簡稱Foc的土壤真菌引起,首見於澳洲和台灣,後來透過傳播,當時幾乎消滅東南亞香蕉。今日我們還有香蕉船可吃,是因為「華蕉」(Cavendish)取代「大麥克」(Gros Michel)。華蕉口味稍遜,但是可抵抗真菌侵襲。

現在一種更強大的菌株已從亞洲一路攻陷非洲及中南美洲的華蕉(市佔九成以上)。專家杜桑瑟理表示,目前尚未確認哪些品種足以對抗且可以適應不同環境,但台灣香蕉研究所改良的GCTCV-219相當有機會(也算台灣之光)。


建立三個習慣,婚姻受益不盡/馮志梅

建立三個習慣,婚姻受益不盡/馮志梅

前兩天晚餐後我要出門時,先生送我到門口,他問我:「我做甚麼事情讓妳覺得被愛呢?」我瞇著眼笑著對他說:「Everything!」(每件事)。他又問:「那我做哪些事讓妳覺得不被愛呢?」我用同樣的表情回答:「Nothing!」(沒有任何事)。

有人羨慕我的婚姻,其實我們生活中充滿甜蜜與樂趣,是因為建立了三個習慣 :

一、「製造浪漫」的習慣:

「習慣」的意思是不需要特別記得、自動就會做的事。我們不會忘記;每天對配偶說甜蜜的話和擁抱,先生預備要出門了,走過來對我說:「不好意思啊,留你一個人在家!」我立刻跳起來擁抱他,他說:「我怎麼這麼幸運取到你這個美女!」結婚31年了,是不是美女自己很清楚,但每次他這麼說,我還是開心的笑,像仍在戀愛中的女孩。

有時是我們的驕傲攔阻我們表達愛意,很多姊妹說:「我不是會撒嬌的那種典型!」很多男人也說:「我對老婆沒有感覺啊!」但我相信,上帝創造我們時, 已經把製造浪漫的本能放在我們裡面,是後來的經歷或觀念壓抑了它。但我們若願意放下面子,主動抓住機會,每個人都有無限潛能!

二、「選擇不受傷」的習慣 :

常聽姐妹們分享時會說:「他傷我傷得很深」我相信姐妹的感受是非常真實的。但我也要說,對方做這件事的動機不一定是要傷害你,甚至我們大部分的傷害都不是對方有意造成的。就像一個丈夫發生外遇時,是因為被試探誘惑,他的動機不是為了要傷害妻子。當明白這個道理後,我們就能更理性的看事情,也更容易饒恕。

若有痛苦的感受,可以仔細想想是不是自己相信哪些不合乎真理的信念,像「我沒有價值」、「我是個很糟糕的人」、「沒有人在乎我」、「我好可憐」。我們必須學習約束自己的心,我們不能放任自己的思想,一直往負面消極的路上走。一個縱容己心苦毒悲觀的人,對敵人的攻擊沒有任何防禦的能力,必定走向失敗與毀滅。我們有責任扭轉自己的心思意念,認定「我是非常寶貴的」,就發現傷害的感覺降低了。

三、「願意吃虧」的習慣(編按:高舉自尊難以饒恕冒犯自己的人):

第三個習慣,可能也是需要最刻意才能建立的,就是要「願意吃虧」。我們常為了爭取自己的方便與權益,和人爭執、衝突,就算幸運的爭到了,心情卻搞壞了、關係也搞砸了。

有人曾邀請我上節目,談「家事分工」,我予以婉拒,因為我真的不知道該如何分這個工。我和先生在家裡,我若有空就多做點,他若有空他也多做些;若兩人都沒空,那就先擺著吧,沒關係!但我們絕不指控對方為什麼不做,也不去計算誰多做了、誰少做了。

天天要花心思去算計這些事,很累人的,也殺掉了「浪漫」。若你問我先生我們家誰做的比較多,他一定會說是我,但你若問我誰做的比較多,我一定會說是先生。把功勞歸給對方,好像我們吃虧了,但事實卻恰恰相反—對方更愛我們!

隨時製造浪漫、選擇不受傷、願意吃虧,若能建立起這三個習慣,你必定也會跟我一樣受益不盡!

參考:http://www.cdn.org.tw/News.aspx?key=5881

2016年5月4日 星期三

Intel不會產業分析?/eaton

Intel不會產業分析?/eaton

Intel(英特爾)宣布全球裁員1.2萬人,佔比達11%,是Intel難以適應後PC時代的跡象。Intel目前幾乎在行動市場缺席,iPhone、iPad和Android手機、平板大多使用Intel的競爭對手的ARM架構晶片。

主宰Win PC處理器市場的Intel為什麼會如此?這要從Intel 十年前犯下的判斷失誤說起。

2005年6月,賈伯斯站上蘋果世界開發者大會舞台宣布,Windows主要對手麥金塔電腦要改用Intel晶片。當時PC時代快要結束了,蘋果致力發展iPhone,然而Intel拒絕為iPhone提供處理器,因為她認為蘋果不可能賣出足以抵銷研發成果的數量。

Intel不會產業分析嗎?不管會不會,結論是一大糊塗。

抗吸血小黑蚊!專家的不花錢除蚊妙計/林貞岑

抗吸血小黑蚊!專家的不花錢除蚊妙計/林貞岑

五到七月是小黑蚊攻擊人類的高峰,該如何擅用防蚊利器,安全、有效防蚊而不傷害健康?蚊子專家教你聰明防蚊。

1.電蚊香
缺點是剛使用時藥效良好,可能有「超量」之餘,但4~5小時之後,藥效變差。利用毛細管原理,持續加熱釋放殺蟲劑物質的液體電蚊香,正好可以彌補電蚊香的缺點。液體電蚊香可以連續長時間使用,約60天左右,甚至可定時釋放。

此外,根據台大公共衛生研究所做的報告指出,電蚊香除釋放出亞列寧、甲苯等化學物質外,尚有許多未知的,如在密閉室內使用,可能會產生喉嚨痛、鼻塞、頭痛等。因此使用電蚊香時,應保持空氣流通。睡前半小時,是使用電蚊香的好時機。使用時門窗緊閉,人及寵物都要離開。

2.防蚊液
防蚊液中的成分DEET(待乙妥、又稱適避),被公認為40年來最有效的防蚊產品之一。研究發現,塗抹防蚊液可以在8小時內阻撓99.9%的蚊咬。且毒性低,不需要高濃度便可驅蚊,一般來說含10%DEET已經有相當效果。專家建議,最好外出時再使用。

一般而言,防蚊液並無太大副作用,多是使用不當造成傷害。研究發現高濃度的DEET會造成皮膚不適,像是起疹子,甚至也有神經方面毒性、昏迷,抽搐或誤食致死的案例發生。因此小孩使用防蚊液要特別小心。美國小兒科醫學會建議孩童應使用少於10%DEET的防蚊液。嬰兒最好不要使用(容易舔食中毒),蚊帳及長褲保護是最好的方式。

使用防蚊液時,避免直接噴在傷口或是起紅疹的皮膚上;不要直接對臉噴擦,容易刺激,可以先噴在手上,再擦在臉上。也不要讓小孩自己塗抹,家長最好先噴在手上,再擦拭在孩童身上。

此外,DEET的缺點是容易傷害塑膠、人造纖維、羽毛或漆器繪畫等,類似材質的眼鏡架、牆壁、手錶或家具等,最好避免接觸。如對DEET過敏,也可使用由植物提煉的天然DEET防蚊液,但是效果維持較短,大概少於2小時。

此外,防蚊液中DEET的濃度與防蚊效果無關,一般成人建議選用濃度含10~30%DEET的防蚊液。長時間待在蚊子叢生地區,使用40~50%DEET的防蚊液已足夠。

3.蚊香
蚊香是利用高溫燃燒作用,將殺蟲劑緩緩釋放到空氣中,「驅蚊效果大於殺蚊效果,」王正雄指出。但晚近的研究發現,以木屑、米糠等合成的蚊香,點燃氧化後會產生多環芳香烴物質,如同烤肉和拜拜用的香一樣,可能導致癌症發生。因此,專家建議蚊香最好放在戶外使用。傍晚時分、天黑前點蚊香,驅蚊效果最佳。

4.捕蚊燈
捕蚊燈對於夜間活動的蚊蟲效果不錯,如熱帶家蚊等。「但不是所有的捕蚊燈效果都一樣,」環保署環境衛生及毒物管理處科長黃基森表示,以光線波長為關鍵,捕蚊燈波長集中在370mm誘捕效果最好。他建議選擇光度較強,如8瓦以上或雙燈管的捕蚊燈。

另外,捕蚊燈最好擺放高於膝蓋的地方,且離地面不要超過180公分,「這是蚊子經常活動的範圍,」林鼎翔提到,最好常常改變放置地點,隱閉的角落、桌下是最好的地方。使用捕蚊燈時,其他室內光源要關掉,在白天使用,效果也會差些。每星期用毛刷清理捕蚊燈,因為蚊子看到其他夥伴的屍體,也不易靠近捕蚊燈。也可在捕蚊燈的集蟲盒加點水、再加點醋,捕蚊效果更好,蚊子喜歡酸性,可強化捕蚊功效。

5.殺蟲劑
這是最後「非不得已,才使出的招數,」對殺蟲劑研究徹底的黃基森說。安全使用殺蟲劑的方法,是適時、適地、適量。適時,是要趁蚊子休息時。蚊子晝寢夜伏,在白天時只要往蚊子棲息處噴幾下,效果立現。

適地,是指蚊子喜歡躲藏的地方。蚊子多半喜歡躲在陰暗潮濕的地方,白天時可針對樓梯間、水槽下、陰溝、浴廁、櫥櫃、桌腳下等噴灑殺蟲劑。另外,蚊子也會躲在窗簾、布幔及弔掛的衣物內,噴灑殺蟲劑時,可以先抖抖這些地方,使蚊子盡出。

利用箱子或桶子,放些抹布在裡面,布置成一個陰暗潮濕的「人工陷阱」,白天蚊子飛進去歇息,往裡頭噴幾下殺蟲劑,「就可以輕鬆滅蚊,」這是王正雄的絕招。

掌握滅蚊的時間與地點,殺蟲劑不需要太多。部份合成除蟲菊精會對魚產生毒性,因此最好不要在水族箱附近噴灑。「沒有任何一種方法,可以達到完全防蚊的目地,」黃基森提到,蚊子也會有抗藥性,所以平常應該輪流使用不同的驅蚊方法及產品。

專家的不花錢除蚊妙計

當然,專家們也有不用花錢的除蚊法。比如選擇光亮及淺色的家具、或是降低室內濕度,尤其梅雨季節時,最好將室內濕度控制在50%左右最理想,「因為蚊子喜歡陰暗、高溫和潮濕,」非常了解蚊子習性的王正雄表示。

利用蚊蟲趨光性,傍晚時關閉室內燈光,在室外燈光較明亮的情況下,打開門窗,讓蚊蟲飛到室外,室內只需要用一點蚊香或殺蟲劑,便可捕捉剩下的蚊子,這是環保署的建議。熱帶家蚊通常生長在水溝邊,傍晚太陽下山前後一小時,便成群結隊飛往住家,此時需將紗窗紗門緊閉,才可減少蚊子的騷擾。

另外,在鄉村肆虐的台灣特有種台灣鋏蠓,俗稱小黑蚊、小金剛等,專家們至今尚束手無策。小黑蚊雖不會傳染疾病,但叮人痛癢難消,目前城市裡也看得到小黑蚊的蹤跡。含DEET的防蚊液可能對小黑蚊有些驅避效果,但最好的方式,是在早上10點到下午2點小黑蚊出沒高峰時,儘量不要靠近青苔和藍綠藻等小黑蚊聚集的地方。

防蚊總動員,大家一起來

然而,以上只是治標。「改善環境才是治本之道,」台灣防蚊權威連日清說道。蚊子的生長需要水源,只要把水清除乾淨,蚊子可以少掉一大半。蚊子是人養出來的,民國89年登革熱在南部流行,帶領大學生挨家挨戶清理的防蚊專家王正雄,就曾碰過民眾放任水盆積水不管,勸阻無效的窘境。研究發現,台灣最多的蚊子是躲在人工容器、水盆、冰箱底下的白線斑蚊和躲在水溝的熱帶斑蚊。

也許你可以試試這個辦法—─在水溝、水池、儲水桶養些吃專蚊子的魚。研究發現,蓋斑鬥魚、孔雀魚、大肚魚、土虱等,吃蚊子的效果最好。一般社區的消防水槽、田裡澆花儲備雨水的水箱等容器都適合。

睡前半小時,是使用電蚊香的好時機。使用時門窗緊閉,人及寵物都要離開。蚊香最好放在戶外使用,比如居家周圍、門口或空氣流通的區域。傍晚時分、天黑前點蚊香,驅蚊效果最佳。

被蚊子咬到如何止癢?可用鹼性物質中和,像是塗點氨水止癢。萬金油和鹽的塗抹,可讓局部麻醉並舒緩神經,減輕癢的感覺。將阿斯匹靈藥丸磨碎或水塗抹在傷口上,也有消炎消腫功效。如果對蚊子叮咬較敏感的人,不妨在外出前,吃一粒抗組織胺藥物。但抗組織胺的副作用是想睡覺,開車者避免服用。

驅蚊產品停、看、聽

不懂、不問,因為疏忽大意而造成的危害,遠甚過殺蟲劑本身的毒性。「一定要按照標示使用,」任職環保署數十年,王正雄經常接到因殺蟲用品使用不當受傷的案例。

幾年前有位年輕的阿兵哥,把用完的殺蟲劑噴罐丟到火堆裡,結果爆炸受傷,幾乎送命。「因為噴罐裡的脫臭劑、煤油與壓縮空氣一旦碰到火花,就會立刻引爆,」王正雄解釋。他也提醒癮君子們不要一邊噴殺蟲劑一邊抽菸,同樣會產生爆炸。

另外,使用任何防蚊產品後,一定要用肥皂洗淨雙手避免藥物殘留。塗抹防蚊液的部位,回家要清洗乾淨;噴灑防蚊液的衣物,也要另外洗滌。

(文章摘錄自康健雜誌第31期-「超級防蚊計劃」)
http://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nid=60962&fullpage=true

2016年5月3日 星期二

李開復:我的抗癌心得 / eaton整理

李開復:我的抗癌心得 / eaton整理

就像大部分的病友一樣,在發現自己罹癌之後,我急切地想了解癌症是怎麼發生的,身體到底需要什麼,如何保持身體健康。一路上我看了很多書籍,也接觸了不少名醫,接受了不少朋友的建議,分享我的幾個心得,我自己是這麼做的。

1、首先,睡眠是非常重要的

大病之後,爲了補償身體的虧損,我給身體的第一項承諾與改變,就是好好睡覺。許多研究也指出,睡眠是增強免疫力最好的方法,充足的睡眠對預防或限制腫瘤生長有廣泛作用。最佳的睡眠時間是每天晚上十點以後,理想睡眠長度是七小時到八小時。

幫助睡眠的方法有很多,往往也因人而異,和身體的抵抗力相關。分享幾個對我有益的助眠方法,臺灣輔仁大學心理系助理教授陳建銘在《給工作忙碌者的睡眠建議》一文中分析了七種形成睡眠規律的辦法:
(1)維持生物鐘,固定作息時間。
(2)規律運動。
(3)睡前降低亮度,起牀後照射日光。
(4)睡前六小時勿飲用咖啡等刺激性飲品。
(5)不以酒助眠。
(6)謹慎使用安眠藥。
(7)每晚維持舒適的睡眠情境。

現在,我十點上牀就寢,最遲不會超過十一點,經常睡到自然醒,大約五點半到六點半起牀,中午再舒服地睡上半小時到一小時的午覺。這樣就可以維持一整天精神飽滿、頭腦清醒。以前我認爲睡眠不必定量,有些人只需要五個小時,有些人需要七到九個小時,其實這話只說對了一半,人的感覺是很精細的,幾個小時確實不是最重要的,你應該問問自己的身體:現在累不累,人還很疲勞嗎?起牀眼睛看東西清不清楚,是不是要靠咖啡才能提神?

回答完上述問題,你的睡眠是否充足,自己心裏肯定是明白的。五個優質睡眠訣竅:
(1)睡前不要安排費時費力的工作。
(2)設定一個停止工作的時間,睡前加班,遠不如第二天早起再做效率高。
(3)記錄每天睡覺和起牀的時間,養成健康的睡眠習慣。
(4)不要因爲失眠而感到壓力大,放鬆最好。
(5)睡眠的質量比時間更加重要,讓自己處於舒適的狀態。

2、心情和壓力,要做適當的運動鍛鍊身體

我從前不但不運動,而且還嘲笑朋友運動養生。我的朋友潘石屹在微博上說:“美國科學家通過對幾萬人、多年的觀察研究發現:‘跑步的人比不跑步的人多活七年。’”我就調侃他:“會不會這多出的七年都在跑步? ”

當時我覺得我不但幽默,而且是對的,後來才發現我錯了!不管中醫、西醫還是自然療法醫生都告訴我,運動無比重要。有氧運動不僅可以促進脂肪燃燒而達到減肥的效果,還能促進癌細胞凋亡,也是活化自然殺手細胞的良方。

我們住在臺北的天母,附近有很多小區、小公園和登山步道,還有一個天母運動公園,加上這裏空氣好,生活機能也不錯,所以運動的意願大增。我們在臺灣不開車,也沒有司機。活動範圍若在天母之內,我們就儘量走路;要去較遠地方時才搭地鐵或出租車,這麼一來,走路的機會就更多了。

養成運動習慣之後,我才體會到運動的好處真是冷暖自知,不管怎麼說都沒法跟旁人分享,只有自己最清楚。合適的運動可以促進心血管彈性、增強心肺功能,還可以刺激大腦分泌多巴胺,讓人心情愉快。醫生建議我除了走路,還要常走上下坡,達到至少十分鐘的劇烈心跳,等到快喘不過氣來,再放鬆慢慢走。跑步當然也可以。我發現一旦走了45分鐘,就會汗流浹背,那是很有成就感的。就像電影《洛奇》裏面的那種感覺:我是冠軍!

身體動起來了,生命的活水也跟着動起來了。建議你也一起來體驗這美好的感覺。我的經驗:
(1)每週爬山兩到三次,爬山時至少做到一半時間頭腦放空。
(2)做瑜伽或甩手功:兩到三次。
(3)能走路就走路。
(4)做些有趣的運動,比如Kinect。
(5)每週兩次按摩,讓經脈血液疏通。

3、再有飲食方面,要均衡飲食

大家知道我生病後,很熱心地跟我分享抗癌心得。例如,陳月卿女士分享自己如何利用飲食照顧同樣罹癌的丈夫蘇起,讓他逐漸康復,也給了我不少信心。那天,她帶我們到工作室,親自示範了用全食物調理機制作五種兼顧營養和美味的精力湯,有鮮豔的果蔬精力湯,也有用蒸熟的黑木耳、黑豆、黑糯米飯、黑芝麻和黑糖調理的補氣黑五類精力湯,以及適合當早餐的綜合米漿飲品。回家後,我們照着做,每天早上一杯精力湯,減肥、通便、排毒、增強免疫力。最重要的是,一早起來,胃是空的,這時候吞下肚正是胃吸收最好的時機,你吃健康的東西讓它全吸收進去,多好。

一段時間後,我慢慢適應了健康食品的口感,精神變好了、便秘問題解決了、所有指標都正常了,痛風也沒了。不過,還要強調一點的是,健康飲食的目的是健康,減肥是次要的;還要配合良好的睡眠習慣和運動,同時也要注意食物的來源,除非確知是無農藥的有機蔬菜,否則要避免生食。

我的飲食原則大抵着重四大類食物的質量均衡:
(1)多吃蔬果、全穀類、海產品、低脂或無脂食品,以及豆類、堅果等;
(2)少吃紅肉和加工過的肉類;
(3)糖是公認對身體不好的食品,也是癌細胞最愛的養分,少攝取油炸類食物、甜食和含糖飲料;
(4)每天只喝一杯紅葡萄酒,因爲紅酒裏面的白藜蘆醇可以抑制不當的血管增生,阻絕癌細胞擴張。

另外可以參考的幾種營養品:Vitamin D、folic acid (尤其是化療時)、牛樟芝(在科學上有一定的幫助)、白藜蘆醇、薑黃,具體的可以諮詢醫師,這些雖然不是靈丹妙藥,但可能有些幫助。

具體的食譜,推薦知乎上的一篇很好的回答《肺癌病人化療前後應該吃什麼?》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8779208。

4、幽默感是治療癌症的良藥

很多同事剛開始都以爲我很嚴肅,一起工作久了,逐漸發現我是個很愛開玩笑的人,就常常跟我分享生活的點滴。有一次員工大會之前,一個年輕男同事跟我抱怨:“太太生小孩後,當爸爸的就很辛苦。”我安慰他說:“沒問題,我可以幫大家想辦法逃避勞動。”他興奮地湊過來想聽聽我有什麼祕方,我故作神祕地說:“最大的祕訣就是要讓太太給孩子餵母乳,這樣你就可以很無辜地說:‘我也想夜裏起來幫你餵奶,可是我愛莫能助啊!’”

我自己也知道,當我在病牀上還能夠不忘開玩笑、找樂子,我的病就已經好了一大半。而且,經過這麼一場跟疾病的近身搏鬥,我更確定,幽默感是我手上最鋒利的寶劍,未來,我大概會把它當成我的貼身護衛吧!這表示我將用“賞玩”的姿態面對所有的挑戰。當世間的一切都可以當作我們在人生遊樂場上選擇的一場遊戲時,那就肯定會開開心心一路玩到底。

我常想,我的治療與康復狀況可以進展得如此順利,除了感謝臺灣最棒的醫療團隊給我支持,以及家人對我的悉心照料,我天生的樂觀和幽默感,大概是我在生死關頭、命懸一線時,一次又一次地引領我走出困境、發揮自身療效的一劑良藥吧!

周保松 : 因為小麥的顏色

在《小王子》第21章,小王子和狐狸在作最後道別時,曾經有過這樣一段動情的對話:

小王子就這麼馴服了狐狸。然而,離別的時刻終於逼近:
「啊!」狐狸說…….「我會哭的。」
「都是你害的,」小王子說,「我一點都不想傷害你,可你偏偏要我馴服你……」
『是啊,』狐狸說。
「可是你會哭啊,」小王子說。
「是啊,」狐狸說。
「所以說你一無所得!」
「我有,」狐狸說,『因為小麥的顏色。」

他們不是在簡單的說再見,是在永別。在此之前,他們在地球相遇,狐狸教曉了小王子「馴服」的道理,然後小王子馴服了狐狸。在這個學習過程中,小王子開始明白他對玫瑰是怎樣的一種感情,體會到箇中責任,遂暗暗做了離開的決定。狐狸很不捨,但沒有強留,雖然眼淚忍不住要掉下來。

小王子見到狐狸傷心,心裡歉疚,口裡卻不肯認錯,還有點不近情理地將責任一股腦推給狐狸。狐狸一點不惱,甚至直認一早知道馴服裡面有傷害,但牠並不後悔,因為小王子留給牠「小麥的顏色」。是故此地一為別,路遙天闊,重會無期,也非「一無所得」。

小王子為什麼看來如此無情?這裡牽涉到一些小王子自己也未必能夠明瞭的情結。小王子其實很尊重和信任狐狸,對他的教導幾乎言聽計從;小王子當然也感激狐狸,因為在他經歷人生最大的身份危機時,是狐狸將他拯救出來,讓他知道即使他的玫瑰並非宇宙中的唯一,他仍然可以通過馴服來建立獨一無二的關係。

所以,面對離別,小王子絕非無動於衷。他不是在卸責,也不是在埋怨,而是在難過之中生出一種情緒的反彈。他在追問狐狸的同時,其實也在追問自己:如果所有美好終必逝去,如果愛到最後終須受傷,委身於愛意義何在?小王子在絕望中,盼望狐狸能夠給出理由說服他。惟有如此,他才能更好地見到馴服的價值,也才不會讓自己覺得愛到最後終是「一無所得」。

為什麼馴服會令人受傷?驟眼看來,這個問題有點奇怪,因為馴服的本意,是建立聯繫,彼此關愛,助人脫離孤獨,這怎麼會和傷害扯上關係?或許有人會說,那是因為有人的地方就有矛盾,有矛盾就有衝突,有衝突就會有人利益受損。但這肯定不是作者聖修伯里的原意。狐狸感到受傷,並不是因為牠和小王子發生了什麼爭執,起了什麼磨擦,而是因為牠實在太愛小王子。

這個觀點看似有點難解,但C.S.Lewis 的著作《四種愛》中的一段話,或許能夠給我們一點啟發:「不管怎樣,去愛就會容易令人受傷。愛上任何事物,你很難不會因此心亂如麻,甚至為之心碎。如果你想確保自己分毫無損,唯一方法就是不去愛任何人,甚至愛動物也不行。」

為什麼呢?因為人一旦愛,就會在乎;一旦在乎,就會全情投入;一旦投入,就會生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情意;情意一深,當關係經受挫折,人就會方寸大亂,會身心交煎,會生出無邊無際的悵惘。

是故愛得愈深,傷害愈大。傷害的可能,內在於愛。

這裡的傷,非指惡意之傷,敵對之傷,而是指情感的失落帶給個體無盡的遺憾。這種傷害最具體的感受,就是當對方離去時,你會覺得自己生命中最美好最柔軟的那部份也給拿走了,你遂感到生命不再完整,你的存在遂被無盡的虛空佔領。

讀者或會問,這是否過於悲觀?沒錯,每一段愛的關係,無論雙方怎麼努力,都會有失敗心碎的可能,但在真實生活中不是有許多圓滿的例子嗎?

作者聖修伯里當然不會否認這點,而且他也一定祈願所有愛的關係都能長久美滿。但他提醒我們,正由於馴服需要人用心投入全情去愛,人就會變得脆弱,就不得不承受生命種種不確定帶來的傷痛。

在各種不確定當中,最大的不確定,是生命本身。沒有人會知道,我們什麼時候要遠行;但我們知道,我們終要遠行。離別既是必然,離別之苦自也是必然。這樣的事情,每天發生在我們周圍,有天終也會降臨到我們及我們最愛的人身上。「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這份寂寥,是所有經歷過永別的人都會有的感受。
正是在此意義上,小王子和C.S.Lewis 都看得清楚,如果不想受傷,最好就不要開始。沒有開始,就沒有其後因愛而生的種種苦楚。
這種想法是否很不理智?不見得。許多跌過傷過的人會告訴你,早知如此,寧願不愛。

於是,我們回到小王子的問題:我們最後會否一無所得?

小王子這樣問,很合乎我們平時的成本效益思維:既然要付出那麼大的代價,我們能夠得到什麼?我們的所得大於所失嗎?狐狸順著這個思路,給出一個回答:放心,我有所得,「因為小麥的顏色」。

這是什麼意思?一個解釋是:我知道會受傷,但我依然會選擇愛,因為我最後會得到「小麥的顏色」所象徵的記憶。在此意義上,記憶是目的,馴服是手段,受傷是一早預知要付的成本。

這樣的理性計算,放在其他地方或許說得通,但用來解釋人為什麼選擇去愛,卻顯得荒謬。我相信很少人會說,我之所以全心全意愛一個人,目的是為了得到那份愛的回憶。不是這樣。回憶是愛過留下的美好,但我們的初衷是愛,而不是回憶。睿智如狐狸,不會那麼傻。

那麼,狐狸到底想對小王子說什麼?

我想,牠是在說,我的小王子啊,我們不是一無所得,所得就是我們愛過,就是我們彼此馴服過。你走後,風吹麥田,麥穗起動,麥子的顏色會提醒我,有個金黃色頭髮的王子,曾經走進我的生命,我們曾經有過十分美好的相遇。這就夠了。

當然,人總是可以選擇不去愛。但沒有愛的人生,何足以言美好?!至於受傷,既然內在於愛,我們就應該學會好好接受它。在世間,沒有認真去愛卻又不要受傷這回事。沒有傷的愛,不是最好的愛,甚至不是真正的愛。

嗯,就這樣。狐狸如是說。

刊於《明報周刊》第2476期;繪圖:區華欣。此為《小王子》系列第11篇。

驕傲,是一種慢性病 / 施以諾

驕傲,是一種慢性病 / 施以諾

驕傲有時是一種「病」,而且還是一種「慢性病」!願我們都能從自身做起,常提醒自己,做一個謙卑的人。

有一頭獅子被送到一座島上,那座島上的動物們很少有機會見到傳說中的萬獸之王,每個動物一見到那頭獅子都感到興奮不已,特別是他頸旁那圈威武的金黃色鬃毛,看起來真是有模有樣!於是,動物們便推舉他當島上的動物之王!希望他能成為動物們的表率。

獅子得意極了,也陶醉在他自己那金黃色的鬃毛裡,成天一付意氣風發的樣子。但過沒多久,動物們發現情況不太對。原來這頭獅子竟什麼也不會,這才知道,由於過去的他始終被人類給豢養,從沒有沒有在草原上馳騁過一天,他既不會使用利爪、也不太會跑步,甚至連咬開食物都要別人幫忙。

一開始動物們還願意幫忙供奉著他,但這樣下去哪還像個萬獸之王呢?後來有小熊對他說:「大王,讓我來跟您分享怎樣使用爪子吧!」自恃的獅子傲慢回答:「我是獅子,是萬獸之王,需要你一個平凡的動物教我嗎?」他的近親山貓也好心說:「親戚呀!您似乎獵補的技巧不太好,我跟您分享一下跑步、前撲的技巧好嗎?」獅子也不屑的回:「我堂堂一頭獅子,輪得到你教我嗎?」猩猩也自告奮勇:「大王,我找天跟動物們示範一下怎樣有效率的進食好嗎?」獅子也馬上否決!說:「我是獅子,我才是萬獸之王,動物們若想學東西,就來向我學習好了。」

這個島的動物們很有愛心,一開始還一直供著這獅子一切所需,但這似乎與大家原先的期待不合,與大家原先以為他能成為動物們表率的期待大相庭逕!後來,動物們受不了了!便失望的把這隻什麼也不會、卻又什麼也不肯用心學習的獅子給客氣的「請」出他們的小島,但一直到最後,那頭一事無成的獅子仍然神氣的說:「我很驕傲我是一隻獅子!真的很驕傲,因為當獅子就是跟當一般的動物不一樣。」

上述只是我編的一個童話故事,或許故事中的那頭獅子很讓人哭笑不得,但若捫心自省,很多時候,我們不也都容易因著我們某方面的特別身份,而落入自我感覺良好、落入驕傲之中嗎?驕傲有時是一種「病」,而且還是一種「慢性病」!當我們心中對自己的某些身份、職業、條件產生錯覺,進而衍生出驕傲時,我們就會長期停滯、長期自我感覺良好,長期活在自己給自己的錯覺、虛妄中。

也許我們的確有某些很值得欣慰的身份、職業、背景、學位,但千萬不要像故事中的那隻獅子一樣,因著這些特別的光環驕傲,而阻礙進步的機會,甚至到最後即便一事無成,卻仍硬是要展現他那莫名的自信與傲慢。

驕傲,是一種慢性病!一種心靈的慢性病!它一時之間不會有立即致命的影響,但當它在一個人的體內久了,甚至還會讓一個人對這樣的「心病」習慣化、合理化,進而對一個人的性格造成長遠、長期的傷害與扭曲,亦會使一個人的成就陷入停滯、空轉;而若能越早發現、越早根治,預後往往越好。

《聖經》上形容「愚妄人狂傲自恃」(箴14:16),又說:「凡心裡驕傲的,為耶和華所憎惡。」(箴16:5)人非聖賢,難免都會有驕傲的時候,但不要讓驕傲變成病!願我們都能從自身做起,常提醒自己,盡量做一個謙卑的人。

2016年5月2日 星期一

司徒達賢40年精華,教你正確「聽說讀想」

司徒達賢40年精華,教你正確「聽說讀想」

作者:陳芳毓 出處:2016年2月號《遠見雜誌》

在台灣,「個案教學」已經和政大企管系講座教授司徒達賢畫上等號。

2016年,是司徒達賢從美國拿到博士學位,回台灣教書的第40年。這位亞洲第一位策略管理博士,當年以公費第一名成績,到美國西北大學就讀,將當時企管界最熱門的個案教學,帶回台灣。

至今,他的學生遍布全台企業界。光是上過他在政大企家班的企業界老闆與主管們就近1000人,還不算40年來在政大商學院的徒子徒孫們。

恩師兼嚴師 學生又愛又怕

上過司徒達賢課的人就知道,他很嚴厲,也很幽默,課堂上總是緊張萬分,卻又笑聲不斷。可說是個讓學生又愛又怕的恩師兼嚴師。

政大商學院畢業的政大校長周行一,是司徒達賢最早期的學生,對司徒達賢的印象是,他關心學生的狀況超乎想像。

周行一分享,他政大畢業後到美國攻讀博士學位,多年後在機場,老師看到周行一帶著一家老小,竟然馬上叫得出他的名字。

不久前他跟司徒達賢聊天,談到30多年前大學畢業典禮的場景,司徒達賢竟然馬上想起來,那次畢業典禮,周行一在台上唱當年流行歌《一支小雨傘》。記憶力如此之好,嚇壞所有人。

為什麼他能做到嚴厲又幽默、讓學生又愛又怕、對學生超級關懷?這些都跟他個案教學的方法有關。

過去一年多來,司徒達賢把他個案教學40年的精華心得,寫成《司徒達賢談個案教學——聽說讀想的修鍊》一書。

所謂個案教學,就是舉一個真實(可能匿名)的企業情境,例如公司快破產了、是否該併購另一家企業、是否該換CEO等,讓學生們分組討論,如何解決這個情境。

由於上課看似學生報告,因此有人以為個案式教學的老師很「輕鬆」,「學生講就好!」

但司徒達賢強調,個案教學不等於分組討論,也非上台報告;教師要聚精會神聆聽學生發言,最核心的任務就是「提問」,內容不外乎是「你的決策方案是什麼?」「為什麼?」「請問你根據什麼數據或事實資料得到此一推論?」等。實際上,一堂課大概這樣進行。

重點1〉老師問問題

抽人回答 只能想30秒

首先,司徒達賢會準備很多問題,抽人回答。這時,他手上有一疊「上課卡」(學生開學時填的個人資料卡),每次問問題後,他讓學生先想30秒,再從上課卡中隨機抽人,確保人人有發言機會。

對台下學生而言,這30秒卻彷彿三小時,必須針對問題全力構思可能的答案,還得擔心答不出來或答不好,特別難熬。

「這段時間,是全班腦力運轉最高的時候!」司徒達賢打趣道。在新書發表會上,他搓著手,彷彿指間有疊「隱形卡片」,露出促狹笑容說道:「一卡在手,樂趣無窮!」  

學生思索的30秒間,司徒達賢就熟記卡片上的學生資料,「這樣,每個學生不是都記得了?有什麼難?」他說。

重點2〉怎麼聽?怎麼說?

再次抽卡 複述前位答案

上司徒達賢的課很緊張,分分秒秒都不能鬆懈。即便不是被抽到回答問題的人,也要仔細聆聽同學回答些什麼,因為學生回答完後,司徒達賢馬上會再抽學生卡,再問其他學生,「請複述剛剛那位同學說了什麼?」

這樣的過程,是在培養「說」與「聽」的能力。

若是聽的人沒把說的人意思正確複述,代表聽力有問題;而說的人若無法讓別人理解他的意思,那就是表達能力(說)有問題。
因此整堂課,不管是聽與說,學生都要全神貫注。抽問幾輪下來,沒被抽到的人反而感到「懷才不遇」,搶著舉手發言。讓整堂個案教學變得緊張、專注、忙碌、熱烈,沒有學生敢打混。

司徒達賢延伸,其實聽與說的能力,對企業非常重要。他分析,在組織中,居高位者往往只「講」不「聽」,常滔滔不決地推銷理念,卻少有耐心聆聽他人意見。「『層級愈高,聽力愈差』,」司徒達賢語畢,現場爆出會心的哄堂大笑。

個案教學如何改善?司徒達賢會隨時點名學生複述或回應其他同學的發言,即使CEO或大老闆也不例外,迫使他們專心聆聽。不消一堂課,高階主管就會迅速調整自己的聆聽習慣。

而許多人會「說」不清楚,往往是因為想不明白。在想不清楚之前便被要求發言,不得不用抽象的語言來應付,久而久之,就會養成空話連篇的發言風格。因此訓練「說」的能力,背後就是在統整知識的過程。

在一場新書發表會現場,有讀者詢問,這套方法如何應用在企業的日常管理?「用在開會!」司徒達賢不假思索回答,許多人開會時,覺得跟他無關,就發呆、滑手機,此時,會議主持人可以用他上課的方法,抽與會者名片,點名發問與回答,包準立刻抓回注意力。

重點3〉學生應事先「讀」

藉由閱讀學新知 還「練腦」

在個案教學中,讀,指的是為了決策而研讀資料。

許多人對司徒達賢清晰的思路印象深刻,殊不知,他是下過苦功的。在讀博士班時,他就開始將一本本管理經典,整理成一張張思想流程圖,彌補英語的不足。回到政大當教授後,繼續用類似方法,整理出上百篇學術文章的因果關係,進而將過去沒想到的觀點,整合到自己的知識架構中。

實務上,讀個案資料時,腦中要同步建立當時的場景、流程,及個案文章中未完整表達的組織結構、策略重點與人際關係,甚至要從個案當事人角度,設身處思考與分析,進而從龐雜的資訊中,找到與決策相關的訊息。

例如「這些訊息是否隱含著組織中一些潛在的問題?」「經理人之間的爭執,和不久前的組織變革方式有何關聯?」

司徒達賢強調,閱讀除了吸收資訊與知識,最重要、最常被忽略的作用,就是「練腦」。

上課前就先閱讀,非常重要,用在企業組織中,也是一樣的道理。許多企業開會前都沒有事先閱讀討論的議案,大家一片空白來開會,結果成效很差。

「想」,是個案式教學的最後一個修鍊,和「聽、說、讀」能力互為因果。後三者愈強,想的效果愈好;而提高想的成效後,又能改善聽、說、讀的品質。

想,要達成什麼樣的標準?

重點4〉學生應勤於「想」

培養理性思考、觀念能力

司徒達賢認為是「理性思考」與「觀念能力」,前者包括「應優先處理組織的哪些問題?」「問題的真正原因為何?」等。

觀念能力,是指體察不同層面中的因素,建立彼此因果關係的能力,比如「過去哪些政策(因)造成今天的局面(果)」或「今天的決策(因)對未來競爭地位(果)有何影響」等。當乍看無關的現象出現變化時,擁有高度觀念能力的人,很快就能看出關聯。

舉例來說,有人能從上游產業的細微變化,聯想到公司將來與下游經銷商間的權力消長;有人可以從一項氣候變遷的新聞,預知某檔股票價格的漲跌等,靠的都是觀念能力。

可以說,擁有觀念能力就能夠更有效詮釋資訊,掌握現象與問題背後的本質。因此,層級愈高,愈需要這種能力,才能夠在複雜紛紜的決策環境中,歸納出問題核心,提出改善大局的關鍵行動。

個案教學的重點不在傳授知識,而在養成與強化「聽、說、讀、想」能力。這不只能用在上課,也是每位工作者都要具備的,對高階經理人更是關鍵。

wab-isabi之美 /eaton

wab-isabi之美 /eaton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驗:偶然感覺幸福,不知什麼,突然有一股不快的情緒襲來,將剛剛的幸福感一掃而空。 生活如同波浪,不會讓好心情持續太久,幸福、順利丶支持只是一場意外,別人說什麼打氣說話都無補於事。或許,閱讀美國作家Leonard Koren的《重返Wabi-Sabi:給日式生活愛好者的美學思考》,學習這個難以言喻的日式美學,會有幫助。

Wabi-Sabi,字典找不到,但日本人能心領神會,可勉強理解為「事物的不圓滿、無常與殘缺之美」。wabi-sabi 相信,美是一種覺悟,要從尋常或平凡無奇的事物中看出非凡之處。被忽略丶不規則丶不矯飾丶樸素丶昏暗不清丶簡約,甚至醜陋,箇中也有美的一面,唯有敏感丶具審美眼光才能看得出來。 就像之前我介紹的宋汝窯,冰裂紋是燒壞了,不僅溫潤,還有滄桑之美。

又例如,在茶道之中,重新運用舊物件,或是使用與茶無關的物品,想辦法使他們展示新的功用。農民吃飯用的碗當成茶碗;空油瓶當成茶葉罐。破損鍋碗瓢盆不丟棄,當成供茶室用品。你以為是寒酸,wabi-sabi說是「安貧」。「安」,指怡然自得接受限制、不便與動盪;「貧」,指毫無羈絆的心境,不執着於既定的想法。上帝未曾應許天色常藍,安貧就是接受生命的缺陷,並與之為伴。若偶而窺探到箇中之美,固然感恩,就是沒有,也不過了了。這是 wab-isabi 的根本觀念。

目前在故宮南院展示的日本茶道,也將Wabi-Sabi的意境發揮極致。日本茶道宗師千利休反對當時奢華的茶文化,改用樸實的茶器,茶室空間狹小質樸,去除家具擺設,直接在地板上面對賓客,且要用爬的穿過小門進入。在如此茶室,人可以隔絕於外界的困頓與煩惱,免除傳統價值的束縛,創造出獨立的藝術觀與哲學觀,得以詩意回歸茶對人內心的修持。 從時代次序與影響力來看,很可能Wabi-Sabi是強調「淡定與安然」的老莊思想所形塑的。

就像蘇東坡在「定風波」寫到: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他的生活哲學是,遭逢挫折總是微笑接受,然後從中醒悟過來,而大自然總是無私相隨。然後更藉著認命與樂觀之道,將悲歡離合喻作「月有陰晴圓缺」來療癒自己。這是崇尚天人合一,明白人性本質的限制,鼓勵人們享受生命美好的老莊思想。 (eaton refer to 邵家臻:有種療癒,叫 Wabi-Sabi)

再為翁院長事件說幾點話/eaton

最近35名院士連署退回院長遴選名單。中研院現有院士271人,那些人又算甚麼?只會抹黑嗎?檢調已在調查翁院長的事件,應該靜候調查結果,但有人還在興風作浪,只會把中研院變為政治競技場?
......................
再為翁院長事件說幾點話/eaton

自從檢調限制翁啟惠出境後,噬血發言更加猖狂。檢調剛調查翁案,連起訴都沒有,就算起訴,檢調也不一定對,現在外界聲稱翁院長貪瀆違法,這不就是咨意妄斷嗎?翁案當然可以懷疑,但「未審先判」只能凸顯無知與邪惡,對台灣社會沒有幫助。

檢調不一定對,前國科會主委謝清志的南科高鐵減振案就是最好的案例。謝博士過去長期居住國外,是國際知名太空遙測科學家。當時台南地檢署分案調查後,認為謝清志涉嫌護航廠商獲利,將他收押禁見。雖然海外人士聲援,還是被關59天,訴訟經歷7年,2012年7月才獲判無罪定讞。〔1〕

翁案演變至今,筆者支持自認站得住腳的翁院長不必請辭,並在此呼籲,社會要從這些事件學習批評,不要老是讓「未審先判」一演再演。在等待檢調調查的時刻,筆者試著針對已知的事證,提出個人的推測:

一、是否有內線交易?浩鼎董事長張念慈表示,大家是在解盲後才知道結果,在此之前沒有人能提前知道,至於翁啟惠知道的時間點,則是解盲後2天,浩鼎寄通知邀請他參加專家會議時,才知道解盲結果。〔2〕退一萬步想,翁院長想提早知道解盲結果,只是為賣10張股票?顯然,筆者不知道別人如何,但翁院長涉入內線交易的機會微乎其微。

二、是否有違反利益衝突?中研院智財技轉處長楊富量指出,Optimer公司2002年授權給浩鼎OBI-822,中研院從頭到尾都沒擁有該技術,翁院長的女兒翁郁琇本來就是Optimer的股東,後來Optimer放棄所持浩鼎股權時,翁郁琇認購3,000張浩鼎,並非透過中研院技轉獲取利益,沒有違反利益衝突的原則。〔3〕

三、中研院是否賤價出售技術,圖利背信?退一萬步想,就算中研院擁有授權給浩鼎的OBI-822技術,有無賤價出售應該看當時的鑑價報告。實務上,若鑑價報告不合理,會計師不會同意入帳。浩鼎的簽證會計師事務所是台灣四大的資誠會計師事務所(PwC Taiwan),因此可以推論,賤價出售的機會微乎其微。

四、翁院長的女兒是否低價購入股票?公司上市前需分散持股,當時是由潤泰集團旗下的匯弘投資轉出,匯弘投資的股東都是公開發行公司,因此轉讓價格要有鑑價報告,需簽證會計師認可才會同意入帳。此外,當時接受分散持股的特定人是一大票人,不只有翁郁琇,而且轉讓價格都是一樣的。〔4〕若要說低價購入股票,大家都是,而翁郁琇認購的股數也只佔分散持股的一小部分而已(約佔5%)。如此可以推論,低價購入股票的機會微乎其微。

五、翁郁琇是否是人頭?翁院長提到,那些錢是過去每年運用贈與免稅額度給女兒,也有向美國國稅局申報。財政部長張盛和也曾表示,翁郁琇確實從美國匯購股款。Optimer成立超過20年,翁郁琇本來就是Optimer的大股東,當年Optimer賣出浩鼎股權時,翁郁琇認購浩鼎只是換股投資而已,投資標的仍是原來的醣蛋白藥物技術,怎麼能隨便指控人家是人頭?

六、翁院長對浩鼎解盲提出看法,是否有利益輸送?就筆者經驗判斷,投資人很清楚翁啟惠與浩鼎之間的關係,怎麼會因為他說些甚麼,就影響他們的投資行為?當時浩鼎每張將近70萬元,投資人有這麼愚笨嗎?因此,聲稱翁院長涉利益衝突,根本是無的放矢。

七、是否有無贈與逃稅?翁院長有雙重國籍,台灣贈與稅稅法採屬人主義,所以就算美國那邊沒有問題,還要看每年贈與金額有沒有超過台灣的法定額度。若超過台灣法定額度,就要補稅。逃漏贈與稅可能是故意,也可能是疏忽,若是疏忽,並非重大惡極。

最後,筆者想說個公道話。翁院長於2013年無償捐贈17項醣蛋白相關技術給中研院,後來中研院技術入股醣基生技,取得6億股權,目前市價200億元(以4月22日浩鼎收盤價346元計)。若未來醣分子藥研發成功,其適應症包括乳癌、肺、卵巢、攝護腺、大腸直腸等五大癌,更可以疫苗方式預防癌症,商業化價值相當驚人。如今社會未審先判一心想為中研院挹注長期發展資源的人,筆者只能用一句話形容個人內心的感嘆:只因不法的事增多,許多人的愛心才漸漸冷淡了(馬太福音24:12)。

---------------------------
〔1〕南科減振案,維基百科。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8D%97%E7%A7%91%E6%B8%9B%E6%8C%AF%E6%A1%88
〔2〕陳耀宗,翁啟惠何時知道解盲結果?浩鼎董座:解盲2天後,風傳媒,2016年03月31日。
http://www.storm.mg/article/96638
〔3〕陳彥淳,浩鼎風暴60天 尹衍樑第一手告白,財訊雙週刊,第501期,2016年04月20日。
http://www.wealth.com.tw/article_in.aspx?nid=7663
〔4〕同〔3〕。

2016年5月1日 星期日

小孩管教


建立三個習慣/馮志梅

建立三個習慣/馮志梅

婚姻路上要長期建立起三個習慣:隨時製造浪漫、選擇不受傷、願意吃虧。

前兩天晚餐後我要出門時,長安(作者丈夫)送我到門口,他問我一個問題:「我做甚麼事情讓妳覺得被愛呢?」我瞇著眼笑著對他說: 「Everything!」(每件事)。他又問:「那我做哪些事讓妳覺得不被愛呢?」我用同樣的表情回答:「Nothing!」(沒有任何事)。

有人羨慕我和長安的婚姻,甚至懷疑我們分享的這些事是否真實?但在我們的生活中充滿了甜蜜與樂趣,是因為建立了三個習慣。

一、「製造浪漫」的習慣

「習慣」的意思是不需要特別記得、自動就會做的事。像早上起來刷牙洗臉,我們不會忘記;出門要穿鞋子,我們不會忘記;每天對配偶說甜蜜的話和擁抱,我們也 不會忘記。此時我坐在電腦前,長安預備要出門了,走過來對我說:「不好意思啊,留你一個人在家!」我立刻跳起來擁抱他,他說:「我怎麼這麼幸運取到你這個美女!」結婚31年了,是不是美女自己很清楚,但每次他這麼說,我還是開心的笑…,像仍在戀愛中的女孩。

以弗所書4:29「污穢的言語,一句不可出口,只要隨事說造就人的好話,叫聽見的人得益處。」對配偶說浪漫的話就是造就他的好話,聖經要我們「隨事說」,讓配偶被建造。

有時是我們的驕傲攔阻我們向配偶表達愛意,很多姊妹說:「我不是會撒嬌的那種典型!」很多男人也說:「我對老婆沒有感覺啊!」但我相信,上帝創造我們時, 已經把製造浪漫的本能放在我們裡面,是後來的經歷或觀念壓抑了它。但我們若願意放下面子,主動抓住機會,每個人都有無限潛能!

二、「選擇不受傷」的習慣

另一個讓我受用不盡的習慣是「選擇不受傷」。以弗所書4:31,32「一切苦毒、惱恨、憤怒、嚷鬧、毀謗、並一切的惡毒,都當從你們中間除掉,並要以恩慈相待,存憐憫的心,彼此饒恕…」

常聽姐妹們分享時會說:「他傷我傷得很深…」我相信姐妹的感受是非常真實的。但我也要說,對方做這件事的動機不一定是要傷害你,甚至我們大部分的傷害都不 是對方有意造成的。就像一個丈夫發生外遇時,是因為被試探誘惑,他的動機不是為了要傷害妻子。當明白這個道理後,我們就能更理性的看事情,也更容易饒恕。

若有痛苦的感受,可以仔細想想是不是自己相信了哪些不合乎真理的信念,像「我沒有價值」、「我是個很糟糕的人」、「沒有人在乎我」、「我好可憐」…。我們 必須學習約束自己的心,箴言25:28「人不制伏自己的心,好像毀壞的城邑,沒有牆垣。」我們不能放任自己的思想,一直往負面消極的路上走。一個縱容己心 苦毒悲觀的人,就如同上述經文所說的,對敵人(魔鬼)的攻擊沒有任何防禦的能力,必定走向失敗與毀滅。

我們有責任扭轉自己的心思意念,相信聖經的真理,從上帝的眼光看自己,如「我是非常寶貴的」、「上帝愛我,祂沒有撇棄我」、「我並不孤單」、「上帝必給我力量度過難關」。當我們選擇相信這些真理,就發現傷害的感覺降低了。

三、「願意吃虧」的習慣

第三個習慣,可能也是需要最刻意才能建立的,就是要「願意吃虧」。林前6:7「為什麼不情願受欺呢?為什麼不情願吃虧呢?」我們常為了爭取自己的方便與權益,和人爭執、衝突,就算幸運的爭到了,心情卻搞壞了、關係也搞砸了。

有人曾邀請我上節目,談「家事分工」,我與以婉拒,因為我真的不知道該如何分這個工。我和長安在家裡,我若有空我就多做點,他若有空他也多做些;若兩人都沒空,那就先擺著吧,沒關係!但我們絕不指控對方為什麼不做,也不去計算誰多做了、誰少做了。
天天要花心思去算計這些事,很累人的,也殺掉了「浪漫」。若你問長安我們家誰做的比較多,他一定會說是馮姐,但你若問我誰做的比較多,我一定會說是李哥。把功勞歸給對方,好像我們吃虧了,但事實卻恰恰相反—對方更愛我們!
隨時製造浪漫、選擇不受傷、願意吃虧,若能長期建立起這三個習慣,你必定也會跟我一樣受益不盡!

參考:http://www.cdn.org.tw/News.aspx?key=5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