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19日 星期四

IQ 與 EQ 的運用與限制


IQ EQ 的運用與限制

前言:最近看點EQ資料,這篇當作小結,歡迎指正。情緒管理能力被證實跟幸福感、職涯發展相關,雖然學術界建議使用「情緒智力」(EI, Emotional Intelligence)表達情緒管理能力,避免使用「情緒商數」(EQ, Emotional Quotient),但理解自己在相關向度的能力,才有實務上的意義與幫助。

IQ 的最大爭議,是心理學界對「智力是什麼」沒有共識。有人認為智力屬於單一因素,也就是說聰明的人各種能力都強;也有人認為智力多元,數理優秀,不見得語言同樣厲害。

第二,智力最廣泛的定義是「適應生活」的能力,而智力測驗是測量的工具。所有的工具都有限制,不見得能測量到所有的能力。譬如國語文考試的分數不見得能反映所有的文學素養,可能考的是文言文,而這個人的專長是現代詩。所以較保守的說法是,智力測驗只是綜合分數,不等同於智力。

第三,學校的考試成績只能測出低階的智力(記憶與分析能力),測不出高階的智力(整合、跳躍直覺的能力)。所以較保守的說法是,考試成績只是綜合分數,不等同於智力。

最後一點,IQ常錯誤跟成功聯想在一起。姑不論機運,智力測驗看不到太多的能力,例如創造力、吸收新知的動機、人際合作等。周杰倫的IQ可能非頂尖,但在流行音樂是天王。古有明訓,行行出狀元仍很實在。

EQ也有類似情形。學術界對EQ嚴格批判(哪科學沒有?),但從文獻來看,部分學術工作者還是在持續發展EQ。況且常識告訴大家,各人情緒管理能力確有高低,而民眾心中有一把尺,自然會形成主觀的EQ。但通俗的說法是,民眾講EQ是講「絕對能力」,才不是「商數」。多少人知道「商數」的定義呢?

要算EQ不是不行,就比照IQ透過統計方法,將同年齡層的平均得分設定為100,標準差為15。也就是說IQ 100分,代表智商在同年齡層的中間。魏氏智力測驗最低分為40,最高分160代表已贏過99.9%的人。

因此,可以用量表測出情緒管理的相關向度指標:紓壓、有效溝通、同理心、同情心、人際關係、克服挑戰、化解衝突、自信、衝動控制、自我激勵、現實檢驗、問題解決……等能力的分數,然後跟同齡族群的平均表現相比,就可得出一個商數。

想知道更多的相關向度,可以在網路下載這本書:Assessing Emotional Intelligence Theory,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連結:http://bit.ly/2s0SRrl

若您英文不錯,這個專業網站包山包海,將情緒管理的技巧說得簡單清楚明白。
Emotional intelligence (otherwise known as emotional quotient or EQ) is the ability to understand, use, and manage your own emotions in positive ways to relieve stress, communicate effectively, empathize with others, overcome challenges and defuse conflict.
https://www.helpguide.org/articles/mental-health/emotional-intelligence-eq.htm

要注意的是,EQIQ更有運用上的限制。EQ量表也是當事人自填,但若認知不客觀或是自我隱瞞,就是垃圾資訊。熟悉當事人且專業的第三者評估最好。問題是,實務上難以取得大量客觀的同年齡層平均得分,所以計算商數的分母就沒著落了。

因此,退而求其次,只要誠實回答,得到計算商數的分子---情緒管理能力的「絕對值」就可以了。觀看單一指標(例如衝動控制能力),比綜合分數有意義,才能知道問題所在。對成熟且誠實的人來說,其實不必量表,看各能力相關向度指標,不難有自知之明。

總之,想知道自己情緒管理能力水準高低,量表有百分比可供參考,但要假設同齡平均值確實可參考。若測出的單一指標的絕對值屬低水準,商數也是,承認自己在該方面的情緒管理能力低下,才是保守的想法。

承認,沒有不好,謙卑是成功的開始,也可以像19歲時的張愛玲,把自己的生活及能力低下描述的那麼美,就算有點誇張,還不至於矯揉造作:

我懂得怎麼看七月巧雲,聽英格蘭兵吹風笛,享受微風中的籐椅,吃鹽水花生,欣賞雨夜的霓虹燈,從雙層公共汽車上伸出手摘樹巔的綠葉。在沒有人與人交接的場合,我充滿了生命的歡悅。可是我一天不克服這種咬齧性的小煩惱,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蚤子。---- 張愛玲〈天才夢〉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