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14日 星期二

走出困頓:信心之歌(2)

以色列人出埃及,過了紅海,準備進入上帝賜的美地。以現在眼光,從埃及到迦南最近路線,是經西乃半島沿著海邊走,步行兩週即可抵達,為什麼他們在曠野漂流四十年? 

上帝曾明白曉諭摩西說:你打發12個支派的領袖,去探查美地。摩西對探子說:你們去看住民是強是弱,是多是少,城牆如何,看土地是肥美是貧瘠。你們要放膽,帶些果子回來(正是葡萄初熟時)。 

這些探子是年輕人,不是草包,有體力,有應變能力,有智慧謀略,是各支派的後起之秀。他們完成任務,「客觀描述」迦南是流奶與蜜之地,住民強壯,城邑堅固寬大,也看到各族群分配位置。 

但「主觀分析」不同。十個探子說法消極:他們身量高大,我們如同蚱蜢。會眾聽到後,大聲喧嚷哭泣,發怨言說:「巴不得我們早死在埃及地,或是死在這曠野。為什麼要讓我們倒在刀下,妻子和孩子被擄掠。我們不如立一個首領回埃及去!」 

同一件事不同切入點,能看到正反面或優缺點,得到不同看法,這些都正常,也應如此。但若添油加醋,充滿負面消極的抱怨,信心不是被挑旺,而是被消滅,很可能帶來不同的結局。 

其實對方怎麼強,也強不過埃及帝國,自己更不是蚱蜢。這是判斷力問題。探子約書亞和迦勒力排眾議,說蔭庇他們的已經離開,有上帝與我們同在,不要怕他們!最後,上一代老死在曠野,只有他們進入美地。

2022年6月13日 星期一

走出困頓:信心之歌(1)

憂慮的起頭是信心的盡頭;信心的起頭是憂慮的盡頭。---喬治‧慕勒 

動畫《埃及王子》敘述摩西帶領歷代當奴隸的以色列民出埃及的故事,票房達2.2億美元,主題曲《當你相信》(When You Believe)獲得奧斯卡最佳原創歌曲獎。 

故事可凝結幾個簡單的詞:認知、條件、勇氣、習性、正面積極負面消極、信心、盼望與等待忍耐與考驗、公正、榮譽、責任、忠誠…。寄託在有憑據基礎上的信心最為重要。 

一群法國青少年在奧馬哈海灘,唱出主題曲的信心幽微處:心中有一首充滿希望之歌,如今我們不再恐懼,儘管未來令人畏懼。盼望如同夏日小鳥驚恐而逃,儘管盼望微弱,卻難以滅絕。當你相信,就能帶來神蹟,你就能行,就能做到。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jAtB_UBWh0 

奧馬哈海灘是諾曼第登陸的六個海灘之一,長6.4公里,多為30公尺高峭壁,易守難攻,盟軍死傷慘重,俗稱「血腥奧馬哈」,但還是登陸了。 

我聯想到,當今民主陣營更強,可推論俄羅斯侵略必敗。可惜普丁應認為經驗可用於表達意見與交流情感,但不能論證什麼命題吧! 正如哲學家黑格爾在《歷史哲學》說:

「人們慣以歷史經驗的教訓,特別介紹給各君主、各政治家、各民族國家,但是經驗和歷史所昭示的,卻是各民族和各政府沒有從歷史學到什麼,也沒有依據歷史演繹出來的法則行事。」

2022年6月12日 星期日

走出困頓:體貼主婦

琴棋書畫詩酒花,當年件件不離它;而今七事都變更,柴米油鹽醬醋茶。

--- 張璨 

賞析:這首打油詩,道盡人情,觸人心弦,展現同理心。詩敘述小姐婚前養尊處優,一旦嫁為人婦,為開門七事煩憂,生活迥然不同,故提醒主夫,細心體貼府上主婦。對此,我下對聯:琴棋書畫詩酒花;柴米油鹽醬醋茶;橫批:體貼家庭主婦。 

反思:「柴米油鹽醬醋茶」是生活七事,「琴棋書畫詩酒花」是調劑七寶,層次不同,但出發點都為過好生活。現實環境下,人們需向七事低頭,但奔忙疲累之餘,記得生活樂趣調節。 

後記:張璨(1686-?)是康熙年間進士(1718),處理河南都城受災有功,加上水利計劃周詳,受到雍正詔見,派任兩淮鹽運使管理天津渤海沿岸370公里鹽場。鹽是利豐專賣品,但他剷除弊端,多方發展鹽產,受仕紳崇敬。

張璨之妻孫夫人做了許多創新義舉,病故之日,士民罷市哭奠,獄囚望空哭送。好景不常,乾隆年間(1744)監察御史謝濟世被誣陷,張璨受牽連遭革職。後來謝案平反,張璨已去世。

2022年6月10日 星期五

一杯咖啡,三種價格

(轉)我跟朋友約在席拉的小店見面,這家法國咖啡館裝潢簡潔,格調溫馨。在我的旁邊,一位男士剛入座,毫無徵兆擁抱鄰桌女士,女士也開心迎上去。男士點一杯咖啡,服務員收1.4歐元。 

待朋友進來,我去服務台,用不流利的法語說:「我要一杯咖啡。」服務生略顯驚奇問:「麻煩您再重複一下剛才的話,好嗎?」我怯怯地重複一遍,服務生告訴我:「這杯咖啡7歐元,女士。」 

我問了一遍,還是7歐元,無奈回到座位,跟朋友抱怨不公平。朋友笑說繼續看下去。不一會兒,一位女士對服務員說:請給我準備一杯咖啡好嗎?服務員收4.25歐元。她點的和我一樣。 

朋友說出真相:如果你說,來杯咖啡!價錢7歐元;若說,請給我一杯咖啡,價錢4.25歐元;若說,你好,請給我一杯咖啡好嗎?甚至給陌生人擁抱,就是1.4歐元。 

朋友接著說:電報剛興起,法國人發電報一個字浪費200萬歐元,也沒放棄不說,對禮貌待人的執著可見一斑。這家咖啡店告訴人們以禮待人,民族的優雅也被展現得淋漓盡致。想到自己在台灣對服務生的態度,不盡汗顏。

………

後記故事是真的。法國咖啡館低價咖啡獎勵禮貌顧客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world/2013/12/131212_france_cafe

2022年6月9日 星期四

走出困頓:深陷泥沼的馬

 走出困頓:深陷泥沼的馬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Frsd1we-2A

…………

這支心理教育影片在講「天助自助者」,藉由同伴啟發,生命影響生命,從而產生內在的改變驅力,拉自己一把。有時,無法自行脫困,就需別人拉一把(馬很多,可用套帶把泥馬拉出),還可尋求上天協助,尤其到了無計可施的盡頭。

自由最重要嗎?(2)

看待自由,可以從生命 愛情 自由」的價值比較,也可以從國家存續的角度。

自由也與創新有關。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2017屆畢業典禮上,經濟學者張維迎教授演講:自由是一種責任(5分鐘),可惜不久遭到全網撤除。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jDBniyOe0Y 

這幾天,中國國務院研究室司長經濟學者陳文玲教授在論壇上表示,中國遭到像俄羅斯的制裁,一定要收復台灣,把台積電這本來屬於中國的企業搶到手。

https://udn.com/news/story/7331/6368373 

台積的外資持股72.4%,我們如何形容這種「反創新」的極致表現?是「土匪經濟學」嗎?

2022年6月8日 星期三

走出困頓:克服毒鉤

人性毒鉤「貪瞋癡慢疑」使人難以成長,而我認為傲慢生偏見,偏見生毒鉤傲慢者難被提醒,需要溫和有耐心的好友。 

「朋友加的傷痕,出於忠誠;仇敵連連親嘴,卻是多餘」。忠言逆耳,成長來自別人坦率建言,而不是愛聽的話。除了夥伴支持,人生不能單靠意志成事,也需真理帶路保護。 

克服毒鉤,首在探討原因,制訂計劃,將成果寫下鼓勵自己或再改善。接著理解毒鉤,才能制訂有效計劃。我了解不深刻,歡迎補充 

貪,貪欲不當好處。建議肯定手上的祝福,學會放下,知道有捨有得,培養生活樂趣,轉化對利益的執著。 

瞋,瞋恨,源於報復心理。建議培養慈悲心,學會讚美及包容饒恕。不恨哪有痛苦?不要用別人過錯,懲罰自己。 

癡,愚癡,生性固執。心不得清淨,愛顛倒是非,被人指正還硬拗。世間有兩種愚昧:一是深深相信不真實的東西,二是拒絕相信真實存在的東西。建議觀察自然萬相,明白真理,培養破愚癡的智慧。 

慢,傲慢,目中無人。看似自信,其實帶著優越感與大男人主義。建議學會謙虛禮貌,認錯悔改,別人稱讚也要自省,傲慢自然瓦解。 

疑,即懷疑。質疑帶來進步,但若整天猜忌,除了自己,全都不信,不僅不開心,親朋也疏遠。適當懷疑是保護自己,過度懷疑只會傷己。建議多理解旁邊的人。

2022年6月7日 星期二

走出困頓:想想初心

有人為了初衷,沒安穩退休的想法。林本堅在2015從台積研發副總退休,202280歲了,還去擔任清大半導體學院創院院長[1]。 

周慧泉當年沒考上醫學系,念醫技,跟著陳耀昌醫師(斯卡羅的作者)做醫學檢驗。為了救更多人的初衷,去念台大學士後醫,一年後過不了心中的坎,辦休學去中研院,繼而取得耶魯博士,當上哈佛醫研究教授,接著轉戰 GenentechMedivation、輝瑞。

周慧泉曾是拜耳製藥排名前20大的主管,唯一女性,公司有意將3萬人團隊歸給她管。但她在2019年辭職,到將破產的「全心醫藥」,理由還是初心還有落葉歸根,寫出台灣人的故事 

人體的免疫系統像是軍隊,而免疫疾病是軍隊造反,反過來打自己。現有藥物都是壓抑武力,但影響免疫力。全心從 PSGL-1 檢查點開發標靶藥,只針對造反軍隊,她認為可提供更有效的治療(取代 Humira,當年她負責撰寫藥證申請)。[2]

To be or not to be,作為或不為?拜耳執副平均年薪73萬美元,猜她有200萬美元,況且免疫藥物研發難,過去20年,過敏、類風濕性關節炎藥物都只有一顆,經驗成功機率只有15% 

AbbVieHumira2003上市,預估銷售高峰5億美元,結果專利到期出現仿單,年銷售仍達2百億美元(2021),歷年銷售1800億美元。AbbVie淨利120億美元(2021)Humira佔營收6成,可見預測之難。 

默克的PD-1肺癌藥,目前銷售168億美元(2021),估計3年後可超越Humira。很多人認為藥物太貴,其實沒考慮其他藥物研發失敗的成本,大廠平均淨利率只有21%,倒閉者比比皆是。 

台灣若能在生技業走出一片天,加上半導體業發展,未來將有一番氣象,年輕人選擇「躺平」的代價很高,這也是資本主義的好處。

[1]林本堅院士:在美國38年,為什麼近60歲那年,為了去台積電工作回台灣?

https://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ategory/183015/post/202205200035/

[2]她放棄拜耳總裁大位、回到台灣這家小公司

https://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ategory/183008/post/202205300036

2022年6月6日 星期一

為自由而戰還是屈服?

為自由而戰還是屈服 

66日斷腸時。諾曼第戰役在194466日展開。民主國家的戰士能與納粹精銳步兵對抗?希特勒確信不能。他知道1940英軍在法國的表現,也了解19421944英美軍在北非和地中海的表現。 

除了人數接近,納粹軍隊都佔上風。希特勒確信,極權的狂熱與懲罰,永遠會征服民主的開明與溫和。但是,如果希特勒看到登.布拉澤里奇和鮑勃.馬賽厄斯在D日之初戰鬥所表現的大無畏精神,他會三思而行。 

民主國家的戰士出生在20年代虛假的繁榮時期,並在30年代大蕭條的嚴酷中長大,閱讀左派反戰和憤世嫉俗的題材,愛國者被描繪涉世未深,逃兵被美化成英雄。 

這些戰士希望投擲棒球,而不是手榴彈,希望用22口徑獵槍獵兔,而不是M1格蘭德步槍對人。然而考驗來臨,他們選擇戰鬥,他們是D日的勇士,我們才有今日的自由。 

後記:參考D-DAY:諾曼第的巔峰時刻》文摘https://bit.ly/3NsJGEv 

自由最重要嗎?

匈牙利詩人裴多菲說:「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意思是,沒有起碼自由,生命和愛情沒用。 

自由比生命重要嗎?意見分歧,不是每個人感性高於理性。譬如:現代人選擇安樂死與呼吸器為伍。摩西出埃及,民眾抱怨危險困難食物單調,吵著不如回去當奴隸。 

法國大革命起義的人不多,革命主因是農作物欠收、地主加租、最大地主羅馬天主教會對穀物徵收什一稅,造成大規模饑荒,至於貴族奢華、新舊階級衝突、啟蒙時代帶來對特權憤恨和宗教自由的渴望,影響不重大。 

自由比經濟重要嗎?有人認為經濟重要民主不能當飯吃,但多數理想的哲學家與理性的政治家投自由一票,譬如 

亞里士多德:「最好的城邦,不會把商人變成公民。」他看到現代巨富佔據政治位置的困境。經濟的代價是自由,失去自由成為奴隸,就是一無所有。當全體自由受威脅,資產階級利益必須退居二線。 

盧梭:「想要讓國家永久存在,要盡可能拉近兩個極端:既不容忍巨富,也不容忍乞丐。」貧窮奴隸不是自己的主人,更不可能是國家的主人;而巨富思考的利益往往是個人。 

德國前總統高克:「德國需要勇敢而堅定的聯邦政府,我們必須明確支持受到攻擊的人,他支持自由是比物質利益更重要的價值。」修正自己及梅克爾追求經濟為一切目標的說法。

聽一下充滿自由氛圍的《蒙古人》(Mongol) 薩克斯風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sbRagpROt0

2022年6月2日 星期四

理論與現實可能不同

理論可能是錯的,就算是對的,也要考慮預設。社會科學不像自然科學,更需長時間檢驗。若改革方向錯誤,速度又太快,覆水難收,可能要付出極大的代價。這個保守觀點,適用檢視進步派的各種理論。 

柯林頓當年用「笨蛋!問題在經濟」口號選上總統,順水推舟,中國在2001加入WTO。現在民主與獨裁陣營對抗,究竟誰是笨蛋 

當時歐美人士認為[1],中國從1979年逐漸容許市場經濟,會走上民主道路,理由是經濟發展與政治民主並行。國外學者提出理論的代表人物是史丹福大學 Larry Diamond,台灣也有學者鼓吹。 

歷史學者余英時是先知,他指出:

中共抓住「經濟放鬆、政治抓緊」大原則,絕不容許民主化;亞洲與歐洲都有國家在經濟發展後走向軍國極權,經濟發展到政治民主沒因果關係。

中國永遠把黨的利益放前面,必然與民主國家產生經濟衝突。譬如,為政權穩定而封鎖網路,造成中國人無法到他國平台購物。又如,為跟美帝鬥爭,黨主導各種手段補貼,爭取科技產業的主導權。這些不公平競爭都與WTO的公平秩序原則衝突。 

[1]朱敬一院士的《余英時評政治現實》讀後感

https://www.facebook.com/CYcyruschu/posts/pfbid02uicaWBqwo7UovhsexzTEvTkBoKWzsyi2Z7EGZh1PLVm2sDnU6YGxFAfBKFPRQqwxl

2022年6月1日 星期三

走出困頓:今年(2022)中興大學畢業典禮演講

斜槓獸醫 龔建嘉回到母校中興大學演講,內容出於個人故事,我認為不輸賈伯斯當年在史丹佛大學的演講。 

Steve Jobs at Stanford University 2005(中英字幕)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UUjU4Om0KI 

他年紀輕輕,用創新模式與科技創設鮮乳坊」,米其林亞洲唯一認可,4年養出年營業額3億的鮮奶王國。他寫的演講逐字稿

https://www.facebook.com/553871001/posts/10160690970756002/

他提出四個觀點

1.故事只和我有關,請抱持參考的角度。

2.保持對於事情憤怒的能力(不是對人憤怒,不然你會很慘)。

3.用正面思考的方式看待事情,讓事情有機會改變。

4.不要相信任何人說你不行,也不要因為害怕受傷而不敢相信任何人。 

不公不義,神人共憤,天理難容。華人社會缺乏公義,與年青人被教導成乖順聽話溫良恭儉讓有關。其主因是儒家思想被極權者濫用,用以鞏固政權,而學究型老師也亂教一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