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13日 星期五

王道維:作章魚人才

王道維:作章魚人才:大學生跨領域的學習與挑戰(投影片)

這篇演講是我近日為台灣的大學生介紹跨領域學習一份比較完整的內容,希望對有志於此的年輕朋友有一些啟發或引導。但我也自知自己的經驗與所學還是很有限,僅提供讀者參考,也歡迎指教。希望我們的教育能培養出更多跨領域與能整合多專長的優秀人才,為這個已經被我們前一輩弄得迷茫昏庸的社會翻轉出另一頁美麗的篇章。這裡面我有也一點點貢獻。(eaton)

2017年10月12日 星期四

彭蒙惠:退休是政府是訂出來

彭蒙惠:退休是政府是訂出來/eaton摘要
http://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nid=74750&fullpage=true   

退休是政府是訂出來,跟你的人生沒有關係,你不能從人生當中退休。--彭蒙惠   

91歲的空中英語教室創辦人彭蒙惠說,許多人上了年紀便將「曾經」掛在嘴邊,我曾經做這、曾經做那,其實你要說,我曾經做,我現在仍做,而且我要繼續做。做自己能做的就好,沒體力繼續當餐廳服務生,可以到醫院服務病人,你仍然在做事,而不是退休之後成天坐看電視,那就沒有意思了。

人終其一生都要續往前走,不要把『退』字放腦海裡,彭蒙惠在56歲學潛水。邊說邊介紹起一款兒童英語學習App,她不但保有兒時的興趣,更不斷學習新事物。她秀一段與友人合唱的影片,4位女性用4個聲部唱acapella,令人驚豔。   

同場加映:嘉義市蠻強的,目前有10,101位志工,65歲以上志工為2,951人。

千呼萬喚始出來,台灣離岸風電要開始了

千呼萬喚始出來,台灣離岸風電要開始了

http://www.storm.mg/article/341084   決心很重要,太平洋的風吹了N年,離岸風電終於要開始了,否則現在可能在規劃核五了(喔,不是核武)。能源局在西海岸劃設36塊離岸風電潛力場址,其中第29號風場有條件通過環評。根據規劃,29號風場裝置容量為500MW,投資金額900億新台幣。   

這案子由中鋼、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子公司和三菱商事子公司投資(各出資300億)。500MW是甚麼概念?查台電資料,核一兩個機組的容量共1272 MW,考量核電要歲修,所以兩個風場可抵核一;台灣發電總容量共43,226 MW,一個風場可增加容量1.2%。   

最後,我提一事。核四裝置容量1,350MW,花了4千億,但依29號風場規劃,只要2,430億就可取得與核四相同的裝置容量,這還沒考慮核電還要燃料棒耗材(懶得查要多少錢),未來的拆爐及核廢處理成本更是天文數字。而且2,430億只是資本額,不是裝置成本,所以根本不需這麼多錢。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無明無知是一件花錢又可悲的事。(eaton)     

2017年10月11日 星期三

做人不要無知無明/eaton

做人不要無知無明/eaton

最近立委黃國昌批評,由於法律的租稅減免和扣抵規定,導致長庚醫療財團法人獲利上百億,所得稅卻是0元,他藉此呼籲應修正不合理免稅規定。   

黃國昌先生不懂稅法。任何一家營利事業單位拿到的股利都一樣免營所稅,因為那些股利相對的盈餘已經在發放公司扣過營所稅了,不能再扣第2次。若股利發放給股東,股東要繳綜所稅,但長庚屬於公益為目的之財團法人(捐給社會了),不能發放股利。   

不少人跟著附和說,長庚的主事者洗錢,放回口袋。我們可以嚴厲批評台塑集團的污染,但洗錢說法毫無根據,而且很多人受惠於捐贈,做人要懂得感恩,否則就是無知無明。試問,台塑集團一年稅後約賺2千億,從長庚洗一點點錢有甚麼意義?當年台塑集團捐了股票,現在市值超過3千億,洗一千年也翻不了本息,這種批評是無知無明。   

台灣是不少醫院賺錢〔1〕,但最賺的醫院的淨值報酬率不到5%,低的可憐。以2015年本業盈餘來看,中國醫賺17.94億元,其次是台大醫院賺12.38億元,再來林口長庚賺7.57億元,高醫大賺7.57億元,第五為北市聯醫賺5.88億元。要知道賺這一點錢(自由現金流量可能接近0),能投入研發與設備更新的錢有限,對長遠發展相當不利。   

1〕擠下長庚 台大醫院前年最賺錢 

做人不要無知無明(續)/eaton

昨天我貼出長庚醫院免稅是個認知錯誤,引來一些批評,對此我做個說明。   

有人批評,不應給財團法人免稅。我說了,若是股利所得,沒有免稅,股利已在相對公司繳稅了,不能重覆課稅。至於本業營運利潤課稅有得有失,在此不討論。若是要將財團法人簡化為自然人,不從問題的本質管理,這是無知不理性的作法,因為政府做公益的效能與效率不彰,更將阻却民間捐贈的誘,畢竟台灣具有巴菲特裸捐精神的人太少了。   

也有人批評,不應讓財團法人做為控股公司的工具。我認為應以更寬廣的角度(包括愛心與感恩)看待此事。當年王永慶是以公共利益為目的捐贈,控股目的是其次。再者,允許控股沒有不好,避免後代分財產讓市場派進入董事會,因而傷害公司長期經營。當年王永慶也可選擇不要捐贈,像國外百年公司成立信託,繳遺產稅還勝於全部捐出。   

有人還批評, 長庚要全面改選董監事。試問,除了最近風波,長庚哪裡經營不好?有上下其手的必要及證據嗎?若沒有,改選意義何在?是有些財團法人,像是學校,主事者上下其手,問題是,違法董監事會被除名、甚至坐牢,不能與上開事項混為一談。   

總之,凡事好壞一體兩面,只要有配套,利大於弊就值得做。還有,多點愛心與感恩看待別人的捐贈(那不是義務),這樣或許以後還有機會提升到祼捐。將心比心,不然就照自已講的,自己當老闆捐捐看吧!    

李開復:6個交流技巧讓你的演講更成功

李開復:6個交流技巧讓你的演講更成功

你有沒有這樣的經歷:站在講台(舞台)中央,雙腿發抖,喉嚨打結,變得顛三倒四,當你演講結束的時候,大腦一片空白。請不要就此下結論:我不適合演講。每個人都可以成為演講大師,只是需要掌握一點技巧,多一些練習,僅此而已。

"演講"是最有效率的交流方式之一,也是人人都需要學會的交流方法。許多中國人都對演講有無比的恐懼,一上講台就緊張,怕說錯話。其實演講沒有那麼難,下面是幾個有關改進演講技巧的建議:

▌語言只傳遞了7%的內容

成功的演講,只有7%的內容是語言傳遞的,0.38%是靠語調,語速等聲音附加的特質傳遞,55%是靠肢體語言的視覺傳遞,比如動作,眼神交流等。所以演講時,說話要有情感,不能照本宣科。挽救一個糟糕演講內容的唯一方法,就是保持熱情,這種情緒能遮掩99%的缺陷。要注意的是,演講效果不在乎聲音多大,而在於有多真誠。

最好用接近談話的方式,用簡單的語句表達清晰的思路,不要太咬文嚼字;語言要簡單清晰,用簡單的詞句,不要用複雜的句式,講話過程中如果需要,可以停下來思考。

還要訓練你說話的一些壞習慣,不要用"嗯"或者"額"這樣的停頓詞彙,當想要思考的時候,就直接停頓。好的演講者應該知道什麼時候應該停頓,什麼時候應該聲音洪亮,什麼時候應該轉調,什麼時候要加速。如果能用有趣的開場白吸引觀眾的注意,整場演講就會生動不少。能餘音繞樑的結尾,演講就一錘定音。

▌準備精彩的開頭和結尾

一個乾淨利落的開場白至關重要。首先介紹自己是誰,接著來說自己的目的是什麼。千萬不要小看這個開頭,很多人演講了半天,你都不知道他演講的目的是什麼,也許他講段子很搞笑,會抖各種包袱,但是我敢保證,往往這類演講完你都不會記得他的重點是什麼。

有一次我的演講開頭就是"今天我要來講一個非常認真而嚴肅的話題,就是你們以後失業後怎麼辦?"聽眾聽完頓時就被吸引了,有了緊迫感和代入感。這比"我覺得人生是各種體驗,我今天的目的是來跟大家分享我的人生體驗"這種訴說方式,更能抓住觀眾的注意力和好奇心,觀眾想不認真聽你說話都不行。

結尾要乾脆。常常會看到一些好的演講因為一個草草的結尾而大大減分,感到非常惋惜。其實要做到一個好的結尾並不難,首先最簡單的方式就是重新強調你的觀點,或者引用名言或發人深省的觀點;如果還沒有合適的選擇,那就乾脆戛然而止,道一聲"謝謝"。我在奇葩大會講"人工智能"的主題時,用了願景式結尾:"在人工智能取代重複性工作後,人類終於重新有時間可以享受人文藝術的美好。"讓觀眾不僅沒有因為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而感到恐慌,反而有了期待和想像。

馬雲在演講的最後,喜歡用警句,比如:"今天很殘酷,明天更殘酷,後天很美好,但是絕大多數人死在明天晚上,看不到後天的太陽。觀眾聽完通常一愣,幾秒鐘反應過來後,就開始鼓掌,在演講結尾,掀起小高潮。

▌注意你的非語言表達

55%的演講內容是靠非語言表達方式傳遞的。非語言表達方式是指人的儀表,舉止,語氣,聲調和表情等等。它在人際交流技巧中佔有重要地位,因為從這些方面,人們可以更直觀,更形象地判斷你為人處世的能力,看出你的自信和熱情,從而獲得十分重要的"第一印象"。

在使用非語言交流時要記住,面部表情是內心情緒的表現。如果是兩個人交流,講話時與他人眼睛的接觸最好把握在3〜6秒左右;每講幾句話後,要給對方留下發言的機會;在講話時要善於使用適當的手勢,但不要太過分(不要接觸對方身體,不要給人"手舞足蹈"的感覺)。

如果是公眾演講,面部表情在演講大部分時間要傳遞的意思是:我對這個事情很感興趣,我說的內容很有價值,這個事情很重要。

眼神:向前看向你的聽眾,不要翻眼球,不要看向角落,不要頻繁看電腦屏幕或者筆記。

身體:說話的時候要站著,非正式的時候,可以走動不要斜靠著東西(比如講桌)說話。

手:最好適當使用形體語言,不要讓演講太死板;手勢能幫助表達,但要自然,不要刻意,跟表達的意思要匹配面對很多聽眾的時候,可以適當誇張一點。不要手插褲兜,或者坐立不安。全程給自己錄視頻,然後自己觀看,提升手勢感染力。

▌克服緊張
因為緊張而發抖,可以試著攥緊拳頭,或扶著講台,但手上不要拿講稿,否則紙會將你身體的抖動放大出來; 演講時千萬不要提到自己的緊張,或對自己的表現道歉,那隻會讓你失去自信。如果看觀眾的眼睛會緊張,那就看觀眾的頭頂 - 觀眾不會發現的;如果講到一半忘了詞,不要緊張,直接跳到下面的題目,很可能根本就沒有人注意到; 停頓不是問題,不要總是想讓自己的聲音填滿每一秒鐘,最優秀的演講者會利用停頓把他的重點更清晰地表達出來。

▌演講前至少練習2次

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只要有信心,只要經過反覆的練習,人人都可以成為優秀的演說家;不要害怕觀眾,要知道,你的觀眾都希望你成功,他們來聽你的演講就是希望能聽到有趣的,有意義的,能激發他們思想的演講; 慎重選擇演講題目,對自己沒有把握或沒有興趣的演講題目,最好推掉不講。

多準備,多練習。多做練習就是最好的準備:練習越多,你的自信心越強,表現也會越好; 練習時,請親人或朋友作為觀眾,以便給你提出反饋意見如果沒有別人的幫助,一面鏡子甚至自己的寵物都可以是聽眾。練習時,盡量想像自己是在無數觀眾面前正式發表演講; 用錄音或錄像的方法記錄自己的演講過程,然後自我批評,自我改進; 每一次演講至少練習兩次; 練習時,要確定自己能夠在規定的時限之內講完所有內容; 如果在講台上有可能出現腦筋一片空白的情況,就準備一份講稿,在演講前反复記誦 - 如果你仍然擔心,那就把講稿帶進現場,以防萬一。

▌演講前要做的事

如果可能,在上台前先和前面幾排的觀眾聊聊天 - 這一方面可以緩和氣氛,另一方面也可以幫助自己減壓; 如果你擔心自己缺乏激情,演講前多喝幾杯咖啡也是個好主意; 在上台前做幾次深呼吸,這可以降低血壓,清醒頭腦; 放鬆臉上的肌肉,張大再閉緊你的眼睛和嘴,但千萬別讓人看到!

演講絕不是朋友間的閒聊,是一種受過訓練後的表演。因此只要進行刻意訓練,每個人都可以完成一場80分的演講。但是請永遠記住:所有的技巧都代替不了內容和思想本身.--你要表達的觀點永遠凌駕於所有的技巧之上。

2017年10月10日 星期二

黃國昌先生搞錯了/eaton

黃國昌先生搞錯了/eaton

報載時代力量立委黃國昌今在臉書發文,並貼出長庚醫療財團法人的收支表資料,指出由於法律的租稅減免和扣抵規定,導致長庚醫療財團法人獲利上百億,所繳納的所得稅卻是0元,他藉此呼籲應全面檢討修正不合理免稅規定。 

黃國昌先生鬧笑話了。任何一家營利事業單位拿到的股利都一樣免營所稅,因為那些股利已經在相關公司扣過營所稅了,不能再扣第2次。若那些股利發放給股東,股東就要繳綜所稅,但長庚醫院屬於公益為目的之財團法人(就是捐給社會了),不能發放股利給股東。長庚賺錢,沒像其他財團法人,藉此把錢污回口袋。    

2017年10月9日 星期一

徐曉菁 楊芳儀的歌

徐曉菁 楊芳儀:《秋蟬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cXd1XI4eIA  

聽我把春水叫寒,看我把綠葉催黃 
誰道秋下一心愁,煙波林野意幽幽   

徐曉菁與楊芳儀是民歌時代最優秀的重唱組合之一。新格唱片從1977到1984年舉辦五屆金韻獎比賽,楊徐二重唱是第三屆的優勝歌手。她們是東吳日文系的同班同學,一個是學校合唱團成員,另一個是教會唱詩班成員,憑一把吉他唱出優美自然的合聲,默契度非常高。

楊芳儀濃郁的高音表現,和徐曉菁輕柔的中低音域,合聲柔美,與民歌的清新調性搭配,聲部的和諧度更臻完美。當年她們的得分不是重唱組最高的,卻被新格安排灌錄唱片,1980年金韻獎第五輯首檔單曲《秋蟬》由她們唱紅。   

當時20出頭的李子恆在部隊的政戰課只花了20多分鐘完成詞曲。楊芳儀和徐曉菁在錄唱片前,嫌歌太簡單,要不是製作人堅持,就錯過了。楊芳儀說,每一次唱它時,都有不同的感受,這歌需要一點人生歷練,自然瞭解講甚麼東西,好像你人生的經歷都在裡頭。(eaton)    


徐曉菁 楊芳儀:《聽泉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tdwtZMzvsA   

潺潺的水兒流呀流不停,串串的輕響也數不清
繁華的時節湧山泉,湧出一季清新   

楊芳儀、徐曉菁於1981年在校期間推出臺灣第一張重唱專輯《聽泉》,編曲精妙,學院派的聲音技巧令人讚歎,可惜無續篇問世。這首由陳雲山作詞作曲,他曾獲得第四屆金曲獎最佳演奏專輯製作人獎,第四屆那年的最佳年度歌曲是《瀟灑走一回》。   

陶曉清曾說,這首歌的編曲吸引人,讓人感覺如同泉水湧出一般,就像在一個寧靜祥和的風景裡,看著名畫、聽著流水。60~70年代的台灣,年輕學子喜歡風花雪月的浪漫詩句,卻不喜歡情愛流行音樂,寧可沉迷於西洋音樂,所以當第一張金韻獎唱片發行後,立刻吸引學子的注意。(eaton)    

楊芳儀 徐曉菁《露莎蘭 》《夜玫瑰 》 

我徘徊在海之濱山之巔,越此城鎮越彼鄉園
我心將碎淚之泉也將枯乾,全為了你為了你露莎蘭   

楊芳儀與徐曉菁在1982年推出的專輯,有兩首是充滿詩意的《露莎蘭 》及《夜玫瑰 》,前者改編自蘇格蘭民謠,也一說是由中國戲曲學家陳式璉在1941年所作。後者是Yafa Yarkoni 在1957年編寫的以色列民謠《Erev Shel Shoshanim》(Evening of Roses),旋律優美,唱出天籟之音。

楊芳儀 徐曉菁《露莎蘭 》 
楊芳儀 徐曉菁《夜玫瑰 》 

楊芳儀 徐曉菁《就要揮別 》    
徐曉菁在1981年獨自到美國留學,後來獲廣播學和電腦雙碩士學位,在通訊領域從事軟體設計工作(嘿,大學讀日語系耶)。就在即將遠颺時刻,徐曉菁將這份與好友分離的不捨心情寫下。這首是她年輕時寫下的歌曲,也是唯一的原創作品。編曲以輕快的鄉村樂風為基調,憂傷之外更覺心中滿溢同伴誠摯的祝福,而這首日後成為民歌演唱會大合唱的經典曲目之一。   

楊芳儀:《歌聲滿行囊 》/eaton    
徐曉菁單飛階段,楊芳儀唱出不少深受歌迷喜歡的歌曲,《歌聲滿行囊 》是其中之一,它還是1981年台視交友節目《我愛紅娘》的主題曲。這首歌有兩個版本,其中一個是與小朋友合唱。九○年代,楊芳儀隨夫婿移居美國紐約,育有二女一男。閒暇參與公益活動,生活忙碌充實,偶爾受邀登台,和女兒合唱成名曲「秋蟬」,是最讓她快樂的事情之一。聽說,楊芳儀的聲音到現在仍保持得很好,聽不出多少退步,清澈依舊,高音部還是明亮。    


楊芳儀《老師,斯卡也答》/eaton 

徐曉菁單飛階段,楊芳儀唱出一些深受歌迷喜歡的歌曲,《老師斯卡也答》是其中之一,那是同名電影的主題曲(我在二輪戲院看過)。楊芳儀清澈明亮又可親的聲音,增添故事的味道。「斯卡也達」是泰雅語「再見」的意思,故事敘述山上萬大村的學生們與老師之間一段不捨情誼,其實這類故事依舊在台灣偏鄉上演。   

這部電影是宋存壽導演生平最後一部作品,當時台灣新電影處於低潮的過度期,因此中影的小野及吳念真也來幫忙。電影一開場以音樂帶入,重要場景都嵌入音樂,像是老師走山路要前進萬大村,就以輕快且饒富趣味的歌曲<飲酒歌>搭配,而剛見到同學時,同樣以輕快活潑的<ㄅㄆㄇ>當作背景,彷彿預告將遇到可愛純樸的小孩。

 每當離別畫面一到,《老師,斯卡也答》就開始傾訴離情依依的情感。其實片中最令人欣賞的角色不是老師,而是史修女,她所作的遠超出修女能做的,她的心地純樸且富正義感,讓山地的大人小孩都喜歡她。

André Rieu:夜鶯小夜曲 Nightingale Serenade (2)

André Rieu:夜鶯小夜曲 Nightingale Serenade (2)

André Rieu走紅於80年代末,被譽為「歐洲圓舞曲之王」。他率領約翰斯特勞斯管弦樂團,以古典跨界的演繹手法,並效法前輩,一邊擔任第一小提琴手演奏、一邊指揮,重現了十九世紀「大眾音樂」的精緻休閒感,使嚴肅古典音樂更具親和力。   

我曾貼過約翰斯特勞斯管弦樂團演奏的夜鶯小夜曲,那是在一個在寧靜夜晚的表演。若您喜歡欣賞春天花開、大自然、鳥,底下連結應該是相當美滿的組合。   

一個人遇到失意打擊時,不要停頓在某個點上,被擠住的生命會越陷越深,會憂鬱陷入幽暗的死胡同。這時就需要欣賞亮點。找好朋友聊天,到戶外走走,快樂地唱首歌,去幫助比自己倒楣的人,讀一節真理的話,或是聽聽小夜曲吧!(eaton)   

André Rieu:夜鶯小夜曲(大自然): 

2017年10月8日 星期日

李斯特:《愛之夢》第3首

李斯特:《愛之夢》第3首

浪漫主義大師李斯特於1850年將自己的三首歌曲改編成的三首抒情鋼琴曲,題名《愛之夢》,那是一首婉轉優美,充滿愛戀、期盼、回憶的旋律,烘托出浪漫主義時期的夢幻氛圍。三首樂曲都採用夜曲體裁,其中第3首降A大調最著名,原詞由德國詩人弗萊里格拉特(1810-1876)所作,名為《盡情地愛》,表現生離死別的傷感,但鋼琴曲卻散發充沛的熱情。   

本曲以恬靜柔和的旋律開頭,接著和弦流動起伏,深情婉轉地傳達詩意。到了中段,情緒不斷熱烈而激昂,展現對愛的渴望和執著,接著樂曲再回到開頭的抒情與寧靜氣氛,讓人沉浸於豐滿和聲的優美旋律,靜享幸福甜蜜的感覺。句尾律動漸行漸慢,音樂變得空曠而遼闊,讓人意猶未盡,在夢幻美麗的感覺中,戀戀不捨的結束全曲。(eaton)   

李斯特:《愛之夢》第3首 (4分鐘) 

書介:連加恩《改變生命的6個寶物》

書介:連加恩《改變生命的6個寶物》

「如果我們不能為了捍衛某個價值而站立,那麼我們可以為了任何事物沉淪。」--- 英國俗諺

連加恩醫師曾到西非布吉納法索服替代役,他將那段經歷寫成《45度℃天空下》一書,而公視將它拍成二十集連續劇。2005年,王小棣導演一行二十多人,在撒哈拉沙漠南緣受盡千辛萬苦,甚至有人得了傷寒和瘧疾,花費新台幣三千多萬元,歷經酷熱四個月才拍完非洲場景。   

有一天,製作人打電話來,要求連加恩到現場探班。拍攝地點在教堂,演到他結婚的畫面。導演見到他就說:上台臨演證婚牧師! 他自己從沒證婚,乾脆就講心底話。因此,對新娘說:「你知道這位新郎比較奇怪一點,喜歡到處亂跑;嫁給他,你也會比一般人辛苦一點。聽說你們結完婚馬上就要一起回到西非?請別擔心,上帝也會相對給你們多一點的恩典。」   

接著,他對劇中的自己說:「因為你在非洲做了撿垃圾換舊衣、挖水井、蓋孤兒院這些計畫,得到了很多肯定、甚至獎項。你有沒有想過?若有一天,你所得到的掌聲、肯定和媒體正面報導,通通變成了批評、誹謗和惡意的抹黑?但願你還是要繼續做你認為該做的事,不改初衷。」這段拍不到二十分鐘,一鏡到底,沒有NG。   

不改初衷關乎「信念」,它是永不妥協地抓住人生中覺得最重要事物的能力,即使昂貴到得變賣所有,也要買到;即使付上生命代價,被所有人誤解背叛,也要盡力維護。英語俗諺這麼說:" If we don't stand for something, we fall for anything."意思是:「如果我們不能為了捍衛某個價值而站立,那麼我們可以為了任何事物沉淪。」大概接近這個意思。    

2017年10月7日 星期六

李忠憲:「自信、通才、勇敢和恆毅力」

「天賦、高智商」不一定具有判斷力,判斷力這種高瞻遠矚的智慧要常思考與練習,有人見一知三,見事即悟其可能失誤處。(eaton)
.................
李忠憲:「自信、通才、勇敢和恆毅力」

昨天上大學部的第一堂課,一開始先講勵志的故事,想想自己的長官,從行政院長以下,都是成大畢業的,四個裡面,從科技部長以下三個都是成大電機系的系友,台大電機系畢業的我只會傻傻地讀書和考試,哪裡有比較厲害?

我從很久以前就告訴成大電機系的同學,很多事情基本上都是自我期許的不同,如果被社會的框架所框住,限制自己的想法,基本上不會有自己的價值,人生也不會有很大的突破,不要因為社會的價值觀,在自己的心中也有這樣的一份排名,「不受外界干擾要有自我期許」是我給他們第一個建議。

我的第二個建議是,不要自己認為是工程師,而且現在台灣這樣理組三不五時拿文組來嘲笑的環境,自以為理組比較優秀,技術雖然非常重要,但是實際世界上的運作,技術往往只是基本的條件,德國的工程師大多具有相當不錯的人文素養,生活除了工作以外,享受藝術、哲學、文化的生活,甚至還是業餘的音樂家。這種通才教育不只對自己的人生可以賦予更高的價值,其實在工作上也有很大的幫助,一個人在一間公司裡面的價值,不應該只是基層或是進階工程師的不同,而這些團隊合作與人相處的部分,主要的知識都來自於社會科學,「要有人文素養」。

第三個建議是「要勇敢」,有人問我:我之前成大碩士班畢業在美國蘋果工作的學生,和許多史丹佛大學畢業生是同事,他去美國念的是什麼學校?他並沒有美國的學歷,就是成大電機系研究所的碩士,這個學生非常勇敢,把握每一個人生的機會,不像一般傳統教育下成長的學生,英文不好又怎樣?沒有準備好又怎樣?一輩子都在準備,當然一輩子就看著機會在手中流逝。

最近常常聽人家講成功最重要的東西叫做「恆毅力」,不管你是怎麼樣的天才,沒有恆毅力是沒有機會成功,充滿熱情和堅忍的恆毅力才是關鍵的因素。天賦、高智商、人脈、家庭支持這些一般認為成功的要素,如果結合了恆毅力,才是成功的保證。恆毅力不是與生俱來,可以後天學習,養成自律的習慣,對於人生的目標和意義保持高度的信心。人家叫你做的東西,你勉強去做是不會有恆毅力,工作的意義、目標和價值一定是發自內心,才能有毅力地堅持下去,不會只有三秒鐘熱度,興趣年年不同,什麼東西都可以吸引你的注意力,卻無法堅持和熱情地面對自己的工作。

一個台大電機系畢業,成大電機系的教授,突然化身為成功學的老師,其實完全不夠資格,自己直屬四層的長官,四個都是成大畢業的,其中三個是成大電機系,這樣的情形可不是只有巧合兩個字可以形容,成大的同學還在那裡自以為台大比較強,會不會很可笑?

 

薩拉沙泰:流浪者之歌/eaton


西班牙小提琴家薩拉沙泰(1844-1908)在1878年依據吉普賽民謠譜寫《流浪者之歌》,那是他最為世人熟悉的名作。曲題原文是「吉普賽旋律」(Gypsy Airs)之意,迴腸盪氣的傷感色彩與艱澀的小提琴技巧交織的絢爛效果,華麗而富於戲劇性,含有吉普賽音樂特有的懶散與狂熱,令人神馳心盪不已。   

薩拉沙泰幼年隨著軍樂隊隊長的父親學習小提琴,8歲時上台公演,10歲時在西班牙女王伊莎貝爾二世前演奏。皇后深受感動,當場賜以名琴,此後被人稱為「帕格尼尼再世」而風靡全歐。之後學於巴黎音樂學院,作品諸多西班牙要素,是國民樂派的作曲家。   

底下連結帕爾曼及海飛茲的演出,小提琴在他們手中像是具生命的藝術品,聲音優美,流露渾厚真摯的感情。全曲只有8分鐘,包括四部:平板、徐緩板、極慢板、極快板,詳請參連結說明。

底下表演連結包括:海飛茲、帕爾曼、日本旅歐的諏訪内晶子(Akiko Suwanai)、華裔侯以嘉(Yi-Jia Susanne Hou)。内晶子1972年生於東京都,18歲贏得柴可夫斯基國際音樂大賽首獎,是迄今最年輕得主。侯以嘉被小提琴大師曼紐因稱讚為「未來世代最具天賦的小提琴家之一」,她最近與英國皇家愛樂管弦樂團在台北國家音樂廳演出「梁祝小提琴協奏曲」,此次她帶來市價逾六百萬美金名琴。   

海飛茲:流浪者之歌 
帕爾曼:流浪者之歌 
侯以嘉:流浪者之歌 
侯以嘉:梁祝 Butterfly Lovers 
訪内晶子:流浪者之歌 
【全曲四部介紹】薩拉沙泰:流浪者之歌 http://mypaper.pchome.com.tw/binjen/post/1321888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