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7日 星期一

勞保年金可以領多少/eaton

勞保年金可以領多少/eaton

立法院下會期要審勞保年金。勞保年金=平均保額×勞退費率1.55%×年資,當年勞委會規劃費率是1.1%,行政院提高到1.3%,到了立法院變成1.55%。當王金平敲下槌,注定不正義的財富重分配,這是不尊重專業的下場(沒反對的大眾也要負責)。

改革後可以領多少?先做假設:年資35年,保額到最高級,可領一次金200萬,但決定忍到65歲,領月退到80歲;退休前35年基金平均年報酬5%(過去10年期公債利率平均數),退休後3%(勞退需隨通膨調,這是很拚的淨報酬)。然後使用三種方法估計: 

(1)運用年金數學,由過去繳的保費(含雇主提撥),推得月退1.3萬;

(2)比照公教「平均」75折,現行條件領2.4萬,75折就是1.8萬;

(3)一次金200萬可換領1.9萬。200萬灌過水,按上開假設只能領136萬,但這是利率大降造成。  

立法院可能選1.8萬,費率由1.55%降為1.2%(跟南韓相同),如此9年還本一次退金(公教則7年,平均53歲就領)。勞退實領1.8萬與應領1.3萬的落差,需要保險費率到18%才能平衡,那是17年後的事了,之前累計缺口要現在無法反對的下一代支付。有一天他們會算歷史帳。最近英國推年改,2020年退休年齡由65歲提高至66歲,2026年到67歲,2037年到68歲,台灣調整速度一定更快。    

英68歲退休提早上路 預估影響6百萬人
http://www.cna.com.tw/news/aopl/201707200021-1.aspx

2017年8月6日 星期日

從房屋稅調整,看民粹當道/eaton

從房屋稅調整,看民粹當道/eaton

台北市原要調整房屋稅後又龜縮了,柯市長說是議會偷襲。還有人藉機語不驚人死不休,聲稱房屋稅橫徵千萬億(註)。這完全沒有基本數字概念。我清楚看見,這股到處點火的批稅民粹,很多是這類資本家代言人發起的。

前行政院長陳冲也曾抨擊,居住是基本人權,對自住房屋課稅違憲,認為小英政府應該謙卑。我納悶,做過院長的人,發言如此散漫。房屋稅已課了70年了,怎到現在才違憲?為什麼不查一下,大法官早就解釋沒違憲。依陳冲的邏輯,自用住宅的土地也不能課稅,食衣住行都是民生需求也不能課稅,對沒房子的人是不是也要退稅才算公平?XD   

這次房屋稅調整後,一年總徵收才700多億,只佔房屋市價38兆的0.18%。台灣房屋稅率世界最低,三間以上才不適用自用自宅稅率,遠低於美國的1.5-2.0%(各州不同)。這樣還不謙卑?民代這樣玩,2050年人口剩下1600萬、青壯人口剩800萬,只是剛好而已,屆時留著房產留著錢不知道要做甚麼?    
註1:陳朝平觀點:橫徵房稅千萬億,直叫天下寒士皆寒心  
   

《g小調慢板》(Adagio in g minor)

《g小調慢板》(Adagio in g minor)/eaton

這首廣被熟識的音樂出現在許多電影、廣告或電視劇配樂,它是雷莫•賈佐托(Remo Giazotto)於1958年出版的古典音樂。賈佐托出版《g小調慢板》時聲稱,是在德勒斯登發現草稿碎片,它可能來自阿爾比諾尼未被發現的「教堂奏鳴曲」(Sonata da chiesa)或「三重奏鳴曲」(Trio sonata)的慢板樂章,年份約在1708年。後來他根據碎片整理及補遺,同時為作品版權保護。   

賈佐托一生從未展示過碎片,他於1998年死後,樂曲出處引起質疑。一位擔任他助手的音樂學者 Muska Mangano 力指碎片確實存在。但無論如何,都無損賈佐托創作的事實。就來聽聽在城堡裡的一場精彩演出。   

André Rieu - Adagio 

David Garrett - Albinoni - Adagio  

2017年8月5日 星期六

了解社會底層的音樂天才:比才

神童比才(Georges Bizet,1838-1875) 九歲時進入巴黎音樂學院學習,作品包括《卡門》、戲劇配樂《阿萊城的姑娘》。《卡門》創作於1873年,是一部知識與藝術的悲劇作品,裡面的小人物想翻身,最後卻互相殘殺,它幫助社會了解吉普賽女郎、走私販、逃犯、逃兵和鬥牛士等底層人士的心理與性格。   

結果《卡門》首演失敗,原因是上流社會認為卑賤人渣的人生觀不值得一看,同時人們習慣的主題是王公貴族、騎士愛情、或是神劇,音樂曲子是柔和抒情。威爾第、莫札特曾突破傳統,但還是跟比才的差距很大。   受不了失敗與輿論攻擊,比才一病不起,三個月後逝世。後來重演,從此成為世界歌劇之一,重演當日是比才出殯的日子。

為什麼出現轉折?歌劇為每種人量身訂做的曲風特殊,旋律餘音繞樑,且反映社會真實,與刻板偏見「卑賤之人必有卑賤之處」大為不同。貝多芬在1827年去世,比才沒有承受其餘澤,其實他若能想想貝多芬這位勇者如何唱出心靈痊癒的感謝曲,或許在死蔭幽谷就不自暴自棄,甚至得到鼓舞,與自己的人生重新締約,在人生旅途上再度啟程。

我找到在維也納歌劇院的卡門歌劇(1),共2個半小時,片頭音效好極了,但影像品質差些,可以看(2)。高雄市交響樂團附設青少年管絃樂團與中壢青少年管弦樂團兩團的曾聯演這首,水準相當不錯,可以聽聽(3)。(eaton)    
(1)高雄市交響樂團與中壢管弦樂團:鬥牛士進行曲
(2)Carlos Kleiber: Carmen (Bizet) Vienna Opera, 1978 (complete)
(3)CARMEN - Opera completa di Georges Bizet - Sottotitoli in italiano
(4)女高音Elina Garanca "Habanera" Carmen 
(5)阿萊城姑娘組曲:小步舞曲 

日野原重明:死亡不是Goodbye,而是See you later

日野原重明:死亡不是Goodbye,而是See you later

日本名醫日野原重明於2017年7月18日離世,享年105歲。半世紀前,他引入定期健檢制度,將預防勝於治療導入醫療體系,宣導生活習慣的重要性,為日本打下長壽基礎。他也是臨終療護的先驅,推動成立首家安寧醫院。

日野原在58歲時,上帝把他當摩西考驗,磨出卓越的見識、獨排眾議的勇氣,以及把愛傳出去的信念。那年他去福岡參加學會,經過富士山頂後,被激進派赤軍劫持飛往北韓。經歷九死一生,他決定活出熱忱,「接下來的人生是別人賦予我的,我要為他人而活」。

事過20幾年,東京地鐵發生沙林毒氣事件,他坐鎮聖路加國際醫院指揮,當機立斷開放大廳和禮拜堂,救助640位傷患,至今傳為佳話。到今年年初,他每週仍看病,四處演講、寫專欄、上節目,教人長壽秘訣,朝氣蓬勃,不像百歲。「一步一步踏進未知的世界,沒有比這個冒險更有趣了」,他在90歲編製音樂劇,91歲出版暢銷120萬冊的長壽秘訣,閒暇還當志工,填詞作曲,完全不設限。

「鳥無法改變飛行姿勢,但人隨時都能改變生活方式」,想要活久活好,生活習慣是關鍵。他早上六點半起床,餐桌上不是咖啡,而是加一茶匙橄欖油的蘋果汁。他勤於做瑜珈靜坐,並善用腹式呼吸,從30歲至今,身高165公分的他,體重維持60公斤。

人生最後一刻,日野原拒絕插管,低調從容一一向親友道謝「多年來承蒙您的照顧」後,靜靜闔上雙眼,前往天國旅行。日野原說,死亡不是Goodbye,而是See you later,有緣天國再見,應以擁抱代替眼淚,祝福代替憂慮。

日野原重明:人生最後的挑戰,死亡不是Goodbye
http://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nid=75387&fullpage=true
獨家專訪日野原重明 百歲人生教我的5件事
http://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nid=69602&fullpage=true

 

2017年8月4日 星期五

成為領導的十一個必備特質

成為領導的十一個必備特質

 

人們可能短暫追隨強迫式領導,但不可能是出於心甘情願。追隨者認同的領導才是可長可久的正道。以下是成為領導者的必備條件:

1.
奠基於深厚產業知識的堅定勇氣。沒有哪一名追隨者願意被一位缺乏自信與勇氣的領導者呼來喚去,也沒有哪一名追隨者願意長期被這樣的領導者管控。

2.
自制力。無法控制自己的人也沒有能力掌控他人。領導者的自制力將為追隨者立下強力的榜樣,比較聰明靈巧的追隨者會起而傚尤。

3.
公正不阿。如果領導者缺乏公平與正義感,就不可能指揮追隨者,並受到追隨者的尊敬。

4.
果決。做決策時立場猶疑的人代表他對自己缺乏信心,這種人不可能成功帶領別人。

5.
明確計畫。成功的領導者必須懂得擬定計畫、執行計畫。領導者如果缺少明確可行的計畫,光靠直覺行事,就好比一艘少了舵的船隻,遲早會觸礁。

6.
多盡一份力的習慣。領導者必須身先士卒,主動做得比追隨者更多。

7.
個性討喜。虎頭蛇尾、粗心大意的人不是成功領導者的料。領導要求的回報是尊敬,倘若追隨者無法高度推崇他的個性,就不會付出應有的尊敬。

8.
體貼與體諒。成功的領導者必須能呼應追隨者的心情,尤有甚者,他們必須理解追隨者及他們所面臨的問題。

9.
精通細節。成功的領導者必須精通自己職務上的諸多細節。

10.
願意一肩扛下所有責任。一旦追隨者犯錯、自曝其短,成功的領導者必須主動扛下所有責任。萬一他想推諉責任,就不夠資格當領導者。要是追隨者犯錯、表現無能,就代表領導者失敗。

11.
團結合作。成功的領導者必須瞭解合作的意義,並身體力行,循循善誘追隨者比照辦理。領導需要的是權力,而權力來自眾人的合作。領導的形式有兩種。其一是至今最有效的一種,即追隨者達成共識、齊心協力選出的領導;其二是不顧追隨者的理念與意願,採取強迫式領導。

歷史告訴我們,強迫式領導無法長久,「獨裁者」與國王政體的垮台與消亡即為明證,意味著人民不會永無止境接受強迫式領導。

拿破崙、墨索里尼、希特勒都是強迫式領導的例證,他們的後果都是垮台。只有追隨者願意擁戴的領導才可以長長久久。

人們可能短暫追隨強迫式領導,但不可能是出於心甘情願。追隨者認同的領導才是可長可久的正道。

新型態的領導方法應該包括前面闡述的十一個原則以及其他因素。凡是將這些原則當作領導基礎的人,在任何行業都可以獲得領導他人的機會。

導致領導失敗的十大肇因

現在,讓我們來檢視失敗的領導者多半會犯下哪些重大錯誤,因為,瞭解不可做的禁忌,其重要性不亞於知道該做什麼事。

1.
無能統籌細節。有效的領導作風需要有統籌、掌握細節的能力。真材實學的領導者絕不會因為「太忙」,以至於無法善盡領導者的責任。當領導者或追隨者「太忙」,以至於無法改變計畫,也無法在發生緊急情況時觀照大局,即意味著毫無效率可言。成功的領導者必須精熟與自身職位相關的所有細節,當然,那就表示他得養成把細節交辦給得力助手的習慣。

2.
不願做瑣碎小事。萬一有突發狀況,真正偉大的領導者樂意去做原本交辦他人完成的任何事。正如「在一群人裡,侍奉所有人的僕從才是最偉大的人」。這句話,所有才幹出眾的領導者都應該體認並尊重箇中意涵。

3.指望光靠一張嘴、不實際動手做事。沒有人願意花錢買別人的「一張嘴」,人們只願買單會動手做事解決問題或是能帶著眾人「一起做事」的人。

4.
害怕追隨者青出於藍、更勝於藍。害怕被追隨者取代的領導者遲早會親嘗恐懼滋味。才幹出眾的領導者懂得訓練有代表性的接班人。唯有如此,領導者才能同時多工作業,好整以暇地往返各地並觀照大小事宜。當一個人有能力驅策別人力求表現,比起自己埋頭苦幹,他能夠領取更高的薪酬,這是亙古不變的真理。高效的領導者一旦發揮專業知識、個人魅力,就能顯著提升他人的效率,並且循循善誘他們貢獻比自己更多、更好的服務。

5.
缺乏想像力。領導者若缺乏想像力,就沒有能力應付緊急情況,也無法制定出有效引領追隨者的計畫。

6.
自私。把所有功勞全攬在自己身上的領導者肯定人見人厭。真正偉大的領導者不會邀功自賞,看到功勞全歸於追隨者就會感到心滿意足。因為他們知道,多數人得到表揚與肯定之後會加倍努力,遠比金錢的獎賞更勝一籌。

7.
放縱無度。追隨者絕不會尊敬放縱無度的領導者;耽溺於任何一種形式的放縱都會摧毀一個人的耐力和活力。

8.
不忠誠。或許這一點應該排在清單首位。領導者若對自己的工作及上、下級同事不忠,就無法長久維持領導地位。不忠誠的人價值輕於鴻毛,無論走到哪裡都無法抬頭。不忠誠在各行各業都是失敗的主要肇因。

9.
一再強調領導「權威」。有能力的領導者會採用鼓勵的手法領導,而非灌輸恐懼在追隨者心中。只想讓追隨者屈從於「權威」的領導者皆屬於強迫式領導。

有真材實學的領導者無須宣揚權威,只需以身作則展現同情、諒解、公平以及深厚的專業知識即可。

10.
一再強調頭銜。能幹的領導無須端出「頭銜」贏得追隨者的尊敬,那些只會過分強調職級的領導者其實沒什麼料。真材實學的領導者往往會開放辦公室的大門,歡迎所有想登門而入的人,而且他們往往不講究形式或排場。

上述十項都是領導者常犯的毛病,任何一條都足以讓他們一敗塗地。如果你有志晉升領導階級,請仔細研究這張清單,確保不與它們沾上邊。 (本文選自全書,張若儀整理) 

作者:拿破崙‧希爾 NapoleonHill 
出版:野人出版
書名:思考致富:暢銷全球六千萬冊,「億萬富翁締造者」拿破崙‧希爾的13條成功白金法則

 

http://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ontent-80495-165264-%E6%88%90%E7%82%BA%E9%A0%98%E5%B0%8E%E7%9A%84%E5%8D%81%E4%B8%80%E5%80%8B%E5%BF%85%E5%82%99%E7%89%B9%E8%B3%AA?page=4

讓人很舒服的溝通技巧!

讓人很舒服的溝通技巧!你不可不知的 27種完美溝通方式!

 

善於溝通的人,往往令人尊敬、得人擁護。 卡耐基曾經說過,一個人的成功,約有 15%取決於知識和技能,85%取決於溝通——發表自己意見的能力和激發他人熱忱的能力。的確,善於溝通的人,往往令人尊敬、受人愛戴、得人擁護。

那麼,什麼樣的溝通方式,才能讓人感覺舒服,並有助於您的成功呢?

 

讚美行為而非個人

舉例來說,如果對方是廚師,千萬不要說:你真是了不起的廚師。他心裡知道有更多廚師比他還優秀。  但如果你告訴他,你一星期有一半的時間會到他的餐廳吃飯,這就是非常高明的恭維。

 

透過第三者表達讚美

如果對方是經由他人間接聽到你的稱讚,比你直接告訴本人更多了一份驚喜。相反地,如果是批評對方,千萬不要透過第三者告訴當事人,避免加油添醋。

 

客套話也要說得恰到好處

客氣話是表示你的恭敬和感激,所以要適可而止。有人替你做了一點點小事,你只要說謝謝、對不起,這件事麻煩你了。至於才疏學淺,請閣下多多指教,這種缺乏感情的客套話,就可以免了。

 

面對別人的稱讚,說聲謝謝就好

一般人被稱讚時,多半會回答還好!或是以笑容帶過。與其這樣,不如坦率接受並直接跟對方說謝謝。有時候對方稱讚我們的服飾或某樣東西,如果你說:這只是便宜貨!反而會讓對方尷尬。

 

有欣賞競爭對手的雅量

當你的對手或討厭的人被稱讚時,不要急著說:可是…,就算你不認同對方,表面上還是要說:是啊,他很努力。顯示自己的雅量。

 

批評也要看關係

忠言未必逆耳,即便你是好意,對方也未必會領情,甚至誤解你的好意。除非你和對方有一定的交情或信任基礎,否則不要隨意提出批評。另外,比較容易讓人接受的說法是:「關於你的…,我有些想法,或許你可以聽聽看。」

 

時間點很重要

千萬不要在星期一早上,幾乎多數人都會星期一憂鬱的癥狀。另外也不要在星期五下班前,以免破壞對方週末休假的心情。

 

注意場合

不要當著外人的面批評自己的朋友或同事,這些話私底下關起門來說就好。提出批評之外,同時提出建議還應提供正面的改進建議,才可以讓你的批評更有說服力。

 

避免不該說出口的回答

像是:不對吧,應該是……這種話顯得你故意在找碴。另外,我們也常說:聽說…,感覺就像是你道聽塗說得來的消息,有失得體。

 

別回答: 果然沒錯 !

這是很糟的說法,當對方聽到這種響應時,心中難免會想:你是不是明知故問啊?所以只要附和說:是的!

 

改掉一無是處的口頭禪

每個人說話都有習慣的口頭禪,但會容易讓人產生反感。例如:你懂我的意思嗎、你清楚嗎、基本上…等。

 

去除不必要的雜音

有些人每一句話最後習慣加上「啊」等語助詞,像是「就是說啊」、「當然啦」,在比較正式的場合,就會顯得不夠莊重穩重。

 

別問對方的公司是做什麼的

你在一場活動遇到某個人,他自我介紹時說自己在某家公司工作。千萬別問:你公司是做什麼的?這項活動也許正是他們公司舉辦的,你要是不知道就尷尬了。  也不要說:聽說你們做得很好!因為對方可能這季業績掉了3成。你應該說:你在公司擔任什麼職務?如果不知道對方的職業就別問,因為有可能他沒工作。

 

別問不熟的人為什麼

如果彼此交情不夠,問對方為什麼的話有時會有責問、探人隱私的意味。例如,你為什麼那樣做、你為什麼做這個決定,這些問題都要避免。

 

別以為每個人都認識你

碰到曾經見過面,但認識不深的人時,絕不要說:「你還記得我嗎?」 萬一對方想不起來,就尷尬了。最好的方法還是先自我介紹:「你好,我是×××,真高興又見面了。」

 

拒絕也可以不失禮

用餐時,若主人推薦你吃某樣你不想吃的東西,可以說:「對不起,我沒辦法吃這道菜,不過我會多吃一點...  讓對方感受到你是真心喜歡並感謝他們準備的食物。  如果吃飽了,可以說:「這些菜真好吃,要不是吃飽了,真想再多吃一點。」

 

拐彎抹角回絕

許多社交場合,喝酒總是無法避免。不要直接說:「我不喝酒。」掃大家的興。不如幽默地說:「我比較擅長為大家倒酒。」

 

不要表現出自己比對方厲害

在社交場合交談時,如果有人說他剛剛去了紐約一星期,就不要說上次你去了一個月,這樣會破壞對方談話的興致。還不如順著對方的話,分享你對紐約的感覺和喜愛。

 

不要糾正別人的錯誤

不要過於雞婆地糾正別人的發音、文法或事實,不僅會讓對方覺得不好意思,同時也顯得你很愛表現。

 

不懂不要裝懂

如果你對談話的主題不瞭解,就坦白地說:「這問題我不清楚。」別人也不會繼續為難你。如果不懂還要裝懂,更容易說錯話。

 

掌握1秒鐘原則

聽完別人的談話時,在回答之前,先停頓1秒鐘,代表你剛剛有在仔細聆聽。若是隨即回話,會讓人感覺你好像早就等著隨時打斷對方。

 

微笑拒絕回答私人問題

如果被人問到不想回答的私人問題或讓你不舒服的問題,可以微笑地跟對方說:「這個問題我沒辦法回答。」  既不會給對方難堪,又能守住你的底線。

 

先報上自己大名

忘記對方的名字,就當作是正式場合,向對方介紹自己的名字或拿出名片,對方也會順勢報上自己的大名和名片,免除了叫不出對方姓名的窘境。

 

不當八卦傳聲筒

當一群人聊起某人的八卦或傳言時,不要隨便應聲附和,因為只要說出口的話,必定會傳到當事人耳中。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表明自己的立場,只要說:「你說的部份我不太清楚。」

 

下達送客令

如果你覺得時間差不多該結束談話或送客,但對方似乎完全沒有要起身離開的意思,可以說:「不好意思,我得打通電話,時間可能有點久…」,或是:「今天真的很謝謝你來…」。你也可以不經意地看看自己的手錶,讓對方知道該走了。

 

讓對方覺得他很重要

如果向前輩請求幫忙,可以說:「因為我很信任你,所以想找你商量…」讓對方感到自己備受尊敬。

 

直接描述現狀

和部屬意見不同時,不要直接批評,而要說明不同點在哪。

 

主動表達幫忙

如果一時之間無法解決部屬的問題,不要說:「這種事先不要來煩我,」而是告訴他,我知道有誰可以幫忙!

 

注意事項

多記一個 溝通小技巧, 才能在遇到情況時,臨危不亂... 你的「人際」關係就能更好喔~

2017年8月3日 星期四

杜普雷大提琴曲/eaton

杜普雷大提琴曲/eaton

英藉大提琴曲家賈桂琳.杜普雷(Jacqueline du Pre,1945-1987),5歲進入Herbert Walenn's 倫敦學校學習,11歲嬴得the Suggia Award大獎,成為英國最受矚目的大提琴家。28歲確診罹患多發性硬化症(漸凍人),在倫敦作了最後一次演出後,告別舞臺。   

杜普蕾擁有三把大提琴,兩把是安東尼奧·史特拉第瓦里製作,另一把是她用最久的大衛多夫作品,後來輾轉到馬友友手裡。馬友友說這把琴有靈魂,琴音儘管熟悉,卻拉不出杜普雷的悲愴深邃的旋律境界。杜普蕾的音樂恰似柔而韌的心河,有節制地緩緩流動,訴說時間沉澱許久的濃郁詩意。連結附杜普雷演奏生於德國的法國作曲家Jacques Offenbach (1819-1880) 的Jacqueline's Tears及德國浪漫作曲家舒曼(1810-1856) 舒曼的幻想曲(三首小曲構成,從寧靜慢慢加速到高昂)。

另,我在網路上看到號稱杜普雷的經典曲《纏綿往事》,研判應是假的,因為她的演奏頂多鋼琴伴奏,而背景影片也與音樂無關,那是1984年電影《四海兄弟》(O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講述紐約猶太人聚集區的幾個青少年成為黑幫大佬的故事,展現20至60年代美國都市生活的縮影。不過好聽極了,順便附錄。    

Jaqueline Du Pre - Jacqueline's Tears (Jacques Offenbach)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pmBJLI4kVw 
《纏綿往事》大提琴曲
Schumann - Fantasiestücke op.73 - Du Pré / Moore 
Jacqueline du Pré-Mendelssohn-Granados-Saint-Saëns 

民國150年的台灣圖像/eaton

民國150年的台灣圖像/eaton

閱讀之前,請先唸三遍「兒孫自有兒孫福」。

根據行政院國發會出版「中華民國人口推計:103年至150年」報告,民國150年的社會圖像:最悲觀的估計是,人口剩下1660萬,最樂觀只多2百萬人。當年出生人數5.6萬人,比目前雙北出生的6萬多人還少。目前2600多所小學沒關門,平均每校只有25個學生。14歲以下人口不到100萬,國家稅收主要來自810萬青壯年人口,卻要支應65歲以上730萬人口的年金、長照、健保等移轉性支出。   

幾年前,政府花了百萬獎金徵選標語,結果「孩子~是我們最好的傳家寶」得獎,一個字價值近萬元,卻放任房價一路上揚(持有成本太低、資本利得免稅、還大降遺贈稅),物價調整後薪資倒退16年(沒有合理的最低工資法),支援年輕家庭的社福稀少(租稅負擔率不到南韓的60%),所以「有好工作的地方住不起,住得起的地方沒好工作。」   

怎麼辦?第一,支持年輕家庭,把養育下一代當作全民責任。第二,外來移民。美國移民佔美國人口13%,但移民設立28%新創公司,大型企業的專利有60%-72%由移民貢獻。當然,我也同意,文化也是問題的根源,不只是錢。

2017年8月2日 星期三

《悲情城市》(A City of Sadness)/eaton

第一次看《悲情城市》,是跟幾位同學在 何教授 的民雄老家看的,那時電影剛上映。當時我剛好回嘉義,其他人呢?30年咻一下過去了。當時懵懵懂懂,只知新誦令人涕下的長江嘉陵江,默念巴山夜雨漲肥秋池,而濁水溪八掌溪卻相當陌生。

《悲情城市》由侯孝賢執導,在198910月上映,劇情涉及政治最敏感的「二二八事件」,直接挑戰禁忌話題。由於影片先參加義大利威尼斯影展並榮獲最佳影片「金獅獎」,成為首部在世界三大影展榮獲首獎的台灣電影,這是影片未遭禁演或刪剪的主要理由。


電影上映後觸發熱烈的迴響及討論,包括論文及批評剖析的專書,也帶動拍攝場景九份的第二次繁榮,使得金瓜石成為旅行勝地。電影裡可以看到許多人年輕時的樣子,例如詹宏志、陳松勇、李天祿、梁朝偉。主題曲具有高度渲染力,現在不容易聽到了(前一分鐘只有响音)。(eaton)

主題曲:《悲情城市》電影原聲帶 
電影:《悲情城市》(120分鐘) 
Taiwan Betrayed (full movie) 被出賣的台灣 ( 電影完整版) 

美國首席大法官羅伯茲:我祝你不幸並痛苦/eaton

美國首席大法官羅伯茲:我祝你不幸並痛苦/eaton

2005年,羅伯茲被美國總統小布希提名為首席大法官,他的4歲小兒子傑克在鏡頭前手舞足蹈,嗨到忘形(模仿蜘蛛人發射蜘蛛網)。現在他從中學畢業,校方請來羅伯茲致辭。看致詞之前,先讀結語:無論我是否祝福你這些,它們都會發生,而你是否從中獲益,取決於你是否能從不幸中,參透它們想要傳遞的信息。   

// 我祝福你被不公正地對待,因而你會知道公正的價值。我祝福你會遭受背叛,因為它會讓你感受到忠誠的重要性。我祝福你時不時地感到孤獨,因而你不會把朋友當作理所當然。我祝福你有時會有壞運氣,因而你會意識到概率和運氣在人生中扮演的角色,並且理解你的成功並不完全是你應得的,而其他人的失敗也並不完全是他們應得的。   

我希望你的對手會因為你的失敗而幸災樂禍,這會讓你意識到有風度的競爭精神的重要性。我祝福你會被忽視,因而你會意識到傾聽他人的重要性。我祝福你遭受剛剛好的痛苦,能讓你學會同理心。   

你們確實應該做自己,只是得了解做自己的意義何在,但除非你很完美,否則做自己不代表不能接受改變。在某些狀況,你不應該做自己,而是應該變成更好的人。除非了解自己是誰,或思考過自己是誰,否則無法做自己。//   

美首席大法官畢典致辭:(有英文版)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70710/1157804/

2017年8月1日 星期二

吳念真:多桑/eaton

吳念真:多桑/eaton

《多桑》在1994年上演,是吳念真首部編導的電影,故事裡的多桑(父親)就是吳念真受「矽肺」所苦的父親,電影裡在暴風雨夜去世,實際在醫院跳樓自殺。《多桑》是吳念真哀悼父親之作,也是對上一代致敬,並表達國族意識與濃厚鄉愁。

1984年台灣發生21起礦災,造成289人死亡;其中三起(土城海山煤礦、瑞芳煤山煤礦、三峽海山一坑)277人死亡,那年政府關閉所有煤礦坑。自詡高人一等的人要知道,像挖煤這類冒著生命危險賺錢,提供了台灣經濟發展的本錢,所以許多所謂的成功,是他人的血淚或生命換來的。

在本土仍被壓抑的年代,這部電影在第31屆金馬獎只得到「最佳歌曲」以及「觀眾票選」最佳影片,其實在國際影展,光是影片就得到:新加坡影展評審團獎、希臘影展銀牌獎、第12屆義大利影展最佳影片獎。(eaton)

蔡振南:多桑的《流浪之歌》 
電影《多桑上》  
電影《多桑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