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17日 星期日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的涵意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的涵意

標題出自《道德經》,常被譯為「天地殘暴不仁,把萬物當低賤的狗」,藉此推崇鬥爭是需要的,中國幾千年來就是不斷與自然鬥爭才得以延續,進而指出「生存靠自己,不能靠蒼天」。

這種斷章取義且自由心證的解釋,跟老子強調「順應自然規律」的觀念相反,涵意何止差了十萬八千里。用常識想,人與自然鬥而被反撲的例子不勝枚舉,若這是「老子之道」,天下法則早就天翻地覆。

中國名句被人刻意或無知曲解不在少數,主因是統治階級為崇尚權威,使出玩弄愚民的權術。「以德報怨」最為有名,它被曲解為被清算,不要報復,但孔子的「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卻隻字未提。

大家耳熟(不詳)但被曲解的例子多的很,譬如: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量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等等。

話說回來,想理解芻狗,應看一下《道德經》第五章。我查了3位專家說法,大概講到,老子要大家適可而止,遵守「無為之道」,才能照著自然規律發展而生生不息。綜觀《道德經》,所謂「無為(而治)之道」是指「有所為,有所不為」,千萬不要以為甚麼都不要做,至於何者「有所為,有所不為」,則是另一個話題了。QQ

【原文】《道德經》第五章: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籥(風箱)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白話】天地不仁,天地一視同仁(或指不理會世上的仁義),意即天地無私,不偏愛也不偏惡誰,萬物就像祭神用的草狗(芻狗),人們在祭祀前很愛護它,祭祀後就丟棄了,就只是使用而已,沒有什麼愛憎,即「天道無情」。

在聖人的眼裡,聖人無私,跟天地的想法一樣。天地之間,就像是冶煉的風箱一樣,中間空虛而永遠不會窮盡,愈動它,出風愈多。言多必失,辭不達意,不如守住中虛的無為(而治)之道。QQ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