囤房稅有效嗎?/eaton
就目前各界的見解,囤房稅對抑制房價應該無效,可能我閱讀太少太膚淺,而這些見解的系統觀是否全面性,我也不知道。
我支持提高持有稅,以市價比例來說,台灣物業稅率(房屋+土地)不到美日的10分之1。但台灣擁有四間以上房子共12.6萬人(佔人數的2.1%),持有69.7萬間房子(佔房子的8.6%),在這種市場結構課徵囤房稅,效果很有限,除非稅率很高(不可能,所以這是操弄民粹啦),不然業主可以輕易轉嫁成本給承租戶。
我提過,台灣房價是商品價格,也是地狹人稠、全球電子業重鎮的市場定價結果,房價上漲主因是利率大降(也是年金問題的主因之一),導致資產評價膨脹所致。這符合學術理論,而且實證也是如此。就算不考慮過去各時期的公債殖利率、股市報酬不同,所以定存利率以外的風險貼水不同,實證也大致如此。
前央行總裁彭淮南不同意利率決定論,但他舉的例子忽略國外的持有稅、公債殖利率跟台灣不同,而且人家的房子很多是木造或興建成本高,折舊成本率也不同,所以從時間序列來說,房價與利率之間的關係並非線性。
在我看來,抑制房價的治本之道,除了廣建只租不賣的社會住宅,就是力求區域平衡發展,讓大家在其他地區可以找到好工作,大台北的房市需求就會下降,而負荷減輕,對台北人也有好處。
平衡發展不容易,不然東京、首爾的人口集中度就不會比台北高。雖然如此,還是有可為之處。就像再過兩年,中科院的飛彈研究基地要遷到民雄森林公園,粗估員工增至2千多人,可以帶來6千人居住人口,若持續發展,可預期產生群聚效應。
順便一提。當年民雄的中正大學,不應該討方便設在偏僻的豐收村,而是在民雄森林公園(可徵收附近農地),這樣才可以形成大聚落,就像英國的劍橋、牛津大學。順便說個小故事。當年中正大學的土地是五穀王廟捐的,而捐給廟方的陳家害怕被國民黨搶奪,所以二戰後假捐給廟方。所幸,最終還是捐給社會。這是我的一位同事跟我講的,他是陳姓家族的一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