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7日 星期六

億萬富翁不是低薪的源頭

一位英國媒體《電訊報》(Telegraph)記者日前撰文介紹台灣,列舉了10件英國人不知道的台灣真相。其中第四點提到,台灣有許多億萬富翁:2016年「富比世」(Forbes)全球富豪榜有25人上榜,比西班牙更多,比日本只少2人。

一位台大法律系教授在臉書說到,他不是在唱衰,他只是說些走馬看花的洋人不能說的話。他批評台灣有許多億萬富翁,就是低薪的源頭。這位教授的看法應該是台灣多數人的印象。

對此,不是我在唱反調,也不是為富人辯護,而是說出實話。依財政部統計,台灣家戶年所得在1千萬以上約1萬戶,核定所得約3千億,這些錢全分給1千萬工作者,每人只能分3萬元,這樣低薪就會消失了?而且要這樣分,要記得先立法沒收他們的股票。

其實問題的重點,主要還是在於個人及企業的附加價值,價值不高又有替代性,薪資當然不高。還有,台灣不少地下經濟(或逃漏稅),而且不管是誰,財產及所得的稅率太低了,這才是問題。(eaton)
https://today.line.me/TW/pc/article/3ZZp5W?utm_source=copyshare

2018年4月6日 星期五

心寬

心寬

心若計較,處處都有怨言;心若放寬,時時都是春天,若要計較,沒有一個人、一件事能讓你滿意。人活在世,最重要的是心靈的安穩和平靜,何必跟自己過不去。心寬一寸,路寬一丈。若不是心寬似海,哪有人生的風平浪靜?

有些事不管我們願意不願意,都要發生,有些人不論喜歡不喜歡,都要面對。人生中遇到的所有的事,所有的人,都不是以我們的意志為轉移。願意也好,不喜歡也罷,該來的會來,該到的會到,沒有選擇,無法逃避。我們能做的就是,面對、接受,處理、放下,調整好自己內心,用善良、愛心,感染自己的生活與人生!

 

2018年4月5日 星期四

掌握好優先順序

掌握好優先順序

身為亞洲人的為難之一就是「很難不在乎別人」。我們不是沒有能力計畫,也不是沒有自己的想法,只是我們更在乎別人的想法。所以明明很累了,還是不好意思拒絕別人。

我們真的很在乎人情,即使不熟的人。所以有客人來,我們壓力很大,就怕招待不周,也怕人家覺得我們家太小或是不乾淨,更怕人家覺得我們不熱情,臨走依據「下次再來」,心裏的話是「終於走了」。
這樣累不累?

我們都知道家庭很重要,但是家庭往往是我們取捨之時第一個犧牲的,這就是文化,不像某些洋人直接一句「對不起,今天要陪家人」,那就啥都不用說了,人家絕對說什麼「哎呀,陪家人的機會多得是,老朋友喝二杯多難得啊...」,然後就是不同的老朋友把時間填滿了。

這個時代你不珍惜自己,根本沒人有空理你,在外人面前受歡迎根本就是假象,連自己的優先順序都沒有能力堅持,這已經註定是人生的輸家了。自己決定自己的生活方式,不必在乎誰,做來比登天還難,也就是這樣,活起來就不開心了。年紀一把了,再不拿回人生的主動權,後面只會更辛苦!(refer to article of劉三)

2018年4月4日 星期三

能言鼠:甚麼是決心

魯益師《納尼亞傳奇》系列小說「黎明行者號」裡有一隻能言鼠,當他下定決心前往「極東之處」,加入偉大的獅王亞斯藍(象徵基督)的陣營時,志氣高昂地宣佈:「我要搭大船黎明行者號出海往東方去。若是大船到不了,我就划小船過去。若是小船沉沒,我就用四爪划水。若還沒到就力氣耗盡,我就算沉下去,也要朝向日出之處。」   

天下難找到比這更大的決心了,不管結果如何,能言鼠可以得到獎賞。這種決心有幾個含意:1.謙卑相信,自己不是無所不能,還很可能陷入絕境;2.勇往直前,向著目標跑;3.忠誠加入陣營;4.目標明確,其餘一切無關緊要;5.忘記以前的失敗,不退後放棄;6.這種大決心來自信心 。( eaton refer to odb)。

能言鼠:甚麼是決心?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PEFAjNNy1w

2018年4月3日 星期二

《華盛頓郵報》的故事

《華盛頓郵報》的故事

凱瑟琳(Katharine Meyer Graham) 在1917年出生於紐約,爸爸是富商,媽媽曾是《紐約太陽報》記者,對文學、藝術有很深的修養。凱瑟琳大學畢業後,進入《舊金山新聞報》當記者,第二年進入《華盛頓郵報》做讀者來函版的編輯,月薪二十五美元。郵報是她爸爸在1933年用了82萬美元標下的,發行量僅五萬份。當時華盛頓有五份報紙,是讀者最少、品質最低、虧損最大的報紙,一年要賠100萬美元。

凱瑟琳在報社遇到律師菲利普.葛蘭姆,共組家庭,婚後當家庭主婦,很少社交。她的爸爸把報紙交給菲利普,後來菲利普得了精神分裂症,用獵槍結束生命。四十六歲、帶著四個兒女的凱瑟琳在朋友力勸下,悲傷徬徨中勉強接下報紙的發行人。

凱瑟琳在報社工作過,但職位很低,不懂管理與帳務,連報社聖誕節派對,講一句「聖誕快樂」,都要對鏡子練習許多遍。當時社會沒有女人掌權,內向害羞的她,一點自信也沒有。但這位平凡的主婦,日後卻帶領報紙經歷越戰、罷工潮,無畏威脅,揭發水門事件,留下美好的榜樣。喔,郵報也是巴菲特長期投資的標的,賺到天文數字的利潤。(eaton refer to郝廣才:《華盛頓郵報》背後的女人)
................
有一本書介紹她
Winner of the Pulitzer Prize for Biography
In this bestselling and widely acclaimed memoir, Katharine Graham, the woman who piloted the Washington Post through the scandals of the Pentagon Papers and Watergate, tells her story-one that is extraordinary both for the events it encompasses and for the courage, candor, and dignity of its telling.
Here is the awkward child who grew up amid material wealth and emotional isolation; the young bride who watched her brilliant, charismatic husband-a confidant to John F. Kennedy and Lyndon Johnson-plunge into the mental illness that would culminate in his suicide. And here is the widow who shook off her grief and insecurity to take on a president and a pressman's union as she entered the profane boys' club of the newspaper business.
As timely now as ever, Personal History is an exemplary record of our history and of the woman who played such a shaping role within them, discovering her own strength and sense of self as she confronted-and mastered-the personal and professional crises of her fascinating life.
Personal History Paperback - February 24, 1998
https://www.amazon.com/Personal-History-Katharine-Graham/dp/0375701044


 

Nancy Webb:《查爾達斯》Czardas

Nancy Webb:《查爾達斯》Czardas

  《查爾達斯》(Czardas,意為客棧)為義大利作曲家蒙蒂(Vittorio.Monti,1868-1922)最著名的小提琴曲,曲子長度4分半鐘。曲名是一種匈牙利民俗舞蹈,舞者包含男與女。女舞者穿著傳統寬裙,當女舞者旋轉時,寬裙會形成特別形狀。   樂曲結構上的前部分叫Lassau,速度緩慢,悠揚而舒緩,後部分叫friss,是急促快板,氣氛狂放。中間經過一次轉調,最後又轉回原調結束。該曲最初為小提琴、曼陀鈴和鋼琴而作,今日作為小提琴曲,甚至改編為管弦樂曲,也可以作為鋼琴、薩克斯、手風琴獨奏,甚至以玻璃水瓶吹奏。聽聽Webb家族的表演吧。 https://www.youtube.com/watch?time_continue=112&v=IPYHy8k9Z34       

2018年4月2日 星期一

臺大校長遴選(10)/eaton

臺大校長遴選(10)/eaton

  針對台大校長遴選事件,我看了很多正反意見,今天讀到這篇台大政治系教授、中研院法研所研究員陳淳文的看法,終於明白了,於是想對這事件做個小結。   陳教授的意思是惡法也是法,都要遵守。遴選辦法對於兼職沒有規定填到什麼程度,所以就算沒填也沒關係;也沒有證據證實,蔡董沒迴避對選舉結果產生影響,所以根據他援引的法院案例,沒有理由拒絕遴選結果。   我的想法是,沒錯,辦法不周延(又有哪個辦法週延?),而且是沒有證據,更沒有證據檢視校方發一份核准函副本給管先生需要5個月,時間在遴選截止日之後。然而,判斷天下事都需要證據嗎?若是,我們如何批判假冒為善的人呢?怎麼指責陷人於不義的人?希望我們的辨識能力及道德水準不至於淪喪到這種水準! https://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52/article/6736?utm_source=facebook&utm_medium=social&utm_campaign=opinionFB

教養的六大盲點/蘇明進老師

教養的六大盲點/蘇明進老師

這些教養盲點,往往造成親子之間的衝突、也將孩子從我們身旁愈推愈遠。

一,我們常誤把打罵當成了教養,以立即且大聲喝止的責罵,來表達我們內心的擔憂。然而,卻讓孩子不自覺模仿著大人的責罵姿態。情緒不穩定、暴力傾向、過度憂傷,這些都是打罵教育的產物。但是總有一天,打罵教育會失去了效果,孩子也變得更加難以管教。

二、和孩子談條件是一件危險的事。做一件家事多少錢、考一百分拿一百元,是把孩子把喜歡做的、本來會感到心靈滿足的主動性,全與獎賞畫上了等號。有一天談條件會失靈,因為孩子想要的欲望更難以被滿足了,於是親子間多了更多的不耐煩與怨懟。

三、以為孩子什麼都不會,習慣在責罵孩子後,又接手幫他們擦屁股善後。所以爸媽們放不了手,因為孩子們的主動性被爸媽罵壞了,寧願假裝什麼都不會,待在原地,等著爸媽們前來救援。

四、用3C養小孩,只希望孩子不吵鬧,在現代生活日常中隨處可見,整桌大人小孩在玩手機平板的畫面,著實令人怵目驚心。與孩子的溝通習慣,需要從小在每一次互動中建立起。從小在該開口聊天時,親子彼此卻靜默無語,孩子長大後也索性封閉了溝通的大門。

五、忽略孩子的心意,孩子總會有想拿出好表現的時候,但一旦受到嘲笑或指責,熱切的心意被抹殺後,於是乾脆兩手一攤,裝作什麼都不會、什麼也不想做。

六、把孩子的學業成績或好表現,當成爸媽的驕傲,這是今天我花去最多時間分享的內容了。教書多年來,實在是看到太多這類的孩子受苦了。這類孩子承受著爸媽高度的壓力,一心一意渴望贏得父母關愛的眼神,但在始終達不到父母的高標準後,開始出現自我放棄、冷漠、或恐懼......的種種衍生問題。

有的孩子拿到考卷後,就渾身發抖或哭泣;有的孩子變得冷漠,只在乎成績不在乎其他事物;我也教過許多孩子內心隱藏著很大的恐懼,經常吐露出想自殺的念頭;也有孩子告訴我,他在等待一個時機逃離這個家。

孩子身上種種的習性,都是我們教養行為的明鏡。他的自信、心性穩定、個性樂觀、態度積極是我們大人花許多時間陪伴、用愛灌溉的結果。反之,孩子個性冷漠、憂鬱、說謊、偷懶、欺凌他人不也正是我們大人漠然或默許之下的產物?
 
孩子的行為問題,最終還是得從我們大人這端來找問題、尋求解答。好好跟孩子說話;多讚美他的態度與心意;強化他的好行為,溫柔而堅定的修掉孩子身上不好的習性;透過遊戲、親子閱讀、親子共寫,來增溫親子關係;一起進行家事活動、幫父母分憂解勞,讓孩子學會透過雙手去實踐他自己的未來。如此,我們的孩子,才會真正成為一個完整的個體,成為一個懂得去照顧自己、懂得溫暖他人感恩父母的好孩子。


2

笑而不語者,往往就是痛而不言的人

笑而不語者,往往就是痛而不言的人
https://iqvaluehero.blogspot.tw/2017/07/blog-post_70.html

我們常常會看到一些人遇到問題時,甚至遇到責難,並沒有多爭辯什麼,而是笑著不說話,然後轉身離去,或者默默拾起傢伙,繼續幹活。這樣的人,其實是受過一些痛苦的人,是經歷過世事滄桑的人,所以更能容忍很多非議和責難,也知道多說無益實,就改用了微笑來面對,來抗拒不公平的待遇。

這樣的人,往往就是痛而不言的人。痛而不言,其實是一種智慧。英國哲學家羅素說:累累傷痕是生命給你的最好禮物。人的一生,沒有誰能一帆風順,一笑到老。生命中的許多不能承受之重和無法承受之輕,帶來許許多多大小磨難,有的人經歷了磨難,就產生了抗體,同時,通過努力,讓自己的傷口開出生命之花。這就是累累傷痕帶給我們最好的禮物。而能夠做到痛而不言的人,其實就如蚌在自己柔軟的肉質和沙的砥礪中,不斷的分泌珍珠質的液體,去包裹沙粒,以期醫治巨大的疼痛--珍珠,就這樣形成了。而一個人受傷過後的醒悟和重新煥發的生命力量,不也是一種智慧的珍珠嗎?

痛而不言的人,是一個善於思考和承受壓力的人。他們喜歡靜心沉思,思考"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的世事滄桑,品味"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的憂傷;他們喜歡在暗夜裡獨自喝茶、聆聽、思考生命的意義,於是,讓自己在白天到來之前,用自己燦爛的笑臉,迎接明媚的一天。用微笑的臉龐,拂去昨夜的憂愁。正是經歷了種種刻骨銘心的痛苦,他們更珍惜身邊的人,更容忍身邊的種種不公平,也更能領悟生命的美好。

笑而不語,其實就像是蒙娜麗莎的微笑。這種微笑,可以抵禦塵世的風霜。但我們遭遇友情的誤解,愛情的背叛,親人朋友的責難的時候,過多辯解,似乎已經是多餘的一種表現。相反,放下自己內心的委屈、難受和不平衡,則更會讓人覺得你高大上。嘴角的微笑,會隱藏去你內心的哭泣;嘴角的微笑,會讓友人思考自己的行為;嘴角的微笑,會讓親人多了幾分反思。有時候,微笑能化解一場宿怨;有時候,微笑能化敵為友;有時候,微笑還能讓人看到你的豁達和智慧。

做人能做到這兩個境界的,沒幾個吧?朋友,笑而不語,痛而不言,是一種智慧,也是一種力量,希望你,擁有它。

 

2018年4月1日 星期日

難過委屈的事,不要逢人就說

難過委屈的事,不要逢人就說

在現代的社會,一個成熟的人不會把難過委屈的事公開說、逢人就說,而是懂得挑對象說,節制地說。委屈的事不要公開說、逢人就說,至少有四個原因:

1.有些聽者只是徒把它當作茶餘飯後的八卦。
2.傳到不該聽的人耳裡,可能只會把情況越弄越糟。
3.對不成熟的聽者造成心理衝擊,使之陷入軟落或偏激之中。
4.會讓「抱怨」成為一種習慣,而習慣抱怨的人,旁人也許同情他,但卻很難發自內心喜歡他。(eaton參考:施以諾:難過委屈的事,不要逢人就說)

正面的思維啟動創造性力量

正面的思維啟動創造性力量

內心常出現的念頭會轉化成事實。消極心態招引麻煩,就像磁石吸引鐵屑一樣。一味的思考事物中的負面觀點會一事無成。相反的,快樂積極的人會招來積極的事,習慣樂觀並充滿希望地思考將啟動創造性力量。如果仔細考慮所要承擔的風險,不因畏懼失敗而停滯不前,成功將朝他移動。

- 諾曼‧文森特‧皮爾 牧師

看個案,也要看全貌

這幾年來,一些媒體喜歡報導台灣人海外求職的個案,就像這篇作者提到,他25歲,在台灣遊戲公司的資歷3年,現在去新加坡,月薪9萬元,是在台灣月薪的2點多倍。

在我看來,看些個案是不錯,但也要小心,台灣低收入戶至少有24萬戶,每天報導10戶,也要2.4萬天,也就是65年才報得完。所以看事情也要看全貌,不然徒增誤解與抱怨。

我查了新加坡勞動局的統計報告,2016年全職人員的月薪中位數是3,500元新幣(7.8萬台幣),男性3,792元新幣(8.5萬台幣),女性3,298元新幣(7.4萬台幣)。以上數字不含強積金,但含全部所得,包括約兩個月獎金,然後年薪除以12,每週工時46小時。

台灣呢?依財政部大數據資料,含獎金在內,2015年月薪中位數是3.5萬台幣,男性4.0萬台幣,女性3.0萬台幣。若自己覺得能打敗新加坡一半的就業人口(新加坡的勞參率約60%,不是魯肉腳),也覺得不必發展台灣人脈,就是想移居到國外生活了,也不必管職涯存活率(或生存年限),那就去,不然就好好在台灣發展,考量購買力所得,台灣在全球還是名列二十名以內。 (EATON)
https://crossing.cw.com.tw/blogTopic.action?id=966&nid=9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