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最近自經區喊得漫天價響,但自問,台灣作為一個中等收入國家,就算不考慮中國貨漂白,不考慮中小企業受害,這類低附加價值的產業層次,能為台灣人的薪資貢獻多少?
由於工作人口大增、資本利率低、自動化普及,全球化推波助瀾,大多數國家都出現薪資停滯現象。
其實工資停滯是歷史常態,而且還曾停滯600年!14世紀文藝復興在三百年閃耀榮光,17世紀興起偉大的啟蒙運動,但工業革命前的歐洲經濟還是幾乎零增長。
1800年英國實質工資只比1300年高出三分之一,但1300年是百年來工資下降的終點,1800年實質工資比1200年低。今世因果不是今世報,衝擊需要時間發酵,19世紀起,人類經濟、科學、工藝、與文明快速成長[1]。
經濟學分兩大陣營,解釋經濟增長的根本動力。熊彼得等認為取決於技術進步,且是企業家實踐商品化的結果。技術進步提高生產效率,還是推動社會變動的基本力量。這是技術決定論。它有兩個核心命題,一是技術自主發展,有自身內在邏輯;二是技術發展決定社會變遷,制度被動隨着技術進行調整[2]。
美國經濟學家Douglass C.North、諾貝爾獎得主Edmund Phelps等認為,技術進步和經濟增長是同一回事,背後原因是制度。技術規定經濟活動的上限,但解釋不了經濟為什麼能成功。正是有效率的組織以及合適制度,才導致社會進步和經濟增長。這是制度決定論。
從技術決定論,理工科對世界貢獻最大;從制度決定論,人文社會科貢獻更大[同2]。儘管意見不同,但可以確定,思想與創新都很重要!因此多研究學習,台灣才可以轉身中等收入進入高所得國家。
柏克萊大學教授 Barry Eichengreen在2011年發表論文[3],從中等收入進入高所得國家的決定因素在於發展第二階段服務業(非每人都是工科料)。其先決條件是民主政治、開放自由的貿易,人口或市場規模並非重要因素,因為自由私人企業的環境下,產生專業和商業服務的需求。
當今中等收入國家不少,許多國家剛走完工業化,盲目將成功歸因於文化優勢或是政府效率,但發展第二階段服務業條件的國家其實很少。台灣高附加價值服務業發展不成熟,離高收入國家還很遙遠,這是年輕人可以努力的方向。
這需要強化外語、獨立思辨、美學素養、創新創意、跨領域學習、團隊合作、情商等人力關鍵素質。若這些還不夠,就參考提出情緒智商(EQ)的高曼教授所說的25個特質吧[4]!(eaton)
……………
[1]沈榮欽、智庫百科
[2]岑科(2019)。文科生和理科生誰對世界貢獻更大。香港:灼見名家網站。
[3]Eichengreen, Gupta, 2011, "The two
waves of service-sector growth", Oxford Economic Papers.
[4]高曼:這25個特質成就工作能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