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3日 星期四

走出困頓:在曠野安歇(2)

從性格角度,曠野培養獨立感。蘇格蘭擁有高度自治,至今想離開大英國協。他們有獨立條件,全境多為高地曠野,約790個島嶼,冰河地形崎嶇,有蓋爾語,有產業,現在動機應是脫歐影響利益。 

從音樂角度,在曠野聲音傳很遠,增添美感。小甜甜》、《Little Prince Cedie》的蘇格蘭民謠《安妮蘿莉》,笛聲層次感彷彿來自3百年前的曠野。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XahdLkarG0 

我沒看《小甜甜》,但看過《小英的故事》數遍,家母也看得津津有味。約20年前,在台北光華商場買了影集。小英沒經歷威權管教,只有至暫的愛的歷程,內心卻擁有強大的同理心,並願付出代價做些甚麼。 

現在年輕人在乎懂他的心,而威權管教不能養成健康自我了,恢復嚴格的後備軍人教召不錯,也可以回頭看《小英的故事》。長輩也應適時給予認可、瞭解和信任,這是人類的基本需求,是激勵人心的最佳方式之一。 

從生命角度,曠野能回歸單純。在西方,曠野有時指牧原,有時意味淒涼乾旱之地,更指避難所,就是回歸單純、放下重擔的地方,無須在人間華麗舞台賣力演出。 

何以見得?約翰在曠野苦修後宣揚悔改信息,耶穌在曠野接受撒旦考驗與禱告,兩者都強調永恆生命在曠野,不在華麗榮美之地。摩西帶領以色列民出埃及後在曠野漂流40年,看似荒涼,卻是養成新世代的靈魂心志之地。

2022年3月2日 星期三

走出困頓:在曠野安歇(1)

一千三百年前,詩人王維嘆息:「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我又想到王昭君,荒原曠野,一付悲涼意象 

其實曠野未必悲涼,看甚麼角度。從風景角度,英國有很多曠野及高地,蘇格蘭首府愛丁堡最具代表,像是羅馬七座山丘,但比羅馬吸引人。荒原、曠野、湖泊及突來霧氣,給人深邃美感,站立其間,心靈自可沉澱。 

對波特(Beatrix Potter18661943)來說,曠野是心怡之處。她是童書作家、插畫家、自然科學家與保育人士,在女性地位低落的年代,到了36歲才出第一本書。她用《彼得兔的故事》的稿費,逐步買進四千英畝曠野(1,600公頃),包括15座農場及若干小湖,全捐給國家。 

不要以為英國人都很高尚,當時波特小姐要不斷跟建商競標土地,被建商視為眼中釘。如今靜謐、綠葉如茵的湖區是世界自然遺產。

湖區國家公園(HD)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yjDNFSEq0 

去年中華MOD播出《波特小姐:彼得兔的誕生》(Miss Potter2006),不知何故,不久下架了。這部讓人產生盼望的電影,沒渲染手法牽引情感,女主角 齊薇格 得過奧斯卡女配角獎,演技內斂精湛,加上風景壯麗,十幾年來,我看過數遍,依舊深深喜愛。

2022年3月1日 星期二

走出困頓:認清最重要的利害關係人 

一位80幾歲的老先生腎功能惡化,家屬要求洗腎延長生命。陳秀丹醫師告訴他的女兒:「老先生多重器官衰竭,死亡無法避免,希望你們要有心理準備。」 

女兒說:「這個我們知道,我的兒子在美國唸書,他正準備重要的考試,我希望他能看到外公最後一眼。」

陳醫師說:「妳的父親住院20幾天了,妳的兒子還要多久才能回來?」 

陳秀丹醫師:請不要再用「看最後一眼」凌遲長輩

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blog/716

 陳醫師寥寥數語,道出了《箴言》說的:「智慧人的舌,善發知識。愚昧人的口,吐出愚昧。」願自己記住。

2022年2月28日 星期一

學習嚴肅

有多事需要嚴肅面對,才能在時間刻痕留下深深的記憶,嬉鬧、膚淺、輕鬆往往在記憶中輕描淡寫,事過境遷,就會無影無蹤。 

因此,要嚴肅思考的事,若有人以錯謬想法嬉笑以對,我會想到包公劇的肅靜 威武,然後立刻調整期待,體驗「風幡動,心不妄動」的境界。 

二二八有紀念活動,也有北高自行車超人宣傳行動。這裡的超人,不是尼采或好萊塢所定義的超人,像是塑造強者形象,沒什麼深刻的美德。 

設立紀念日的目的,是在這天提出警訊,記住事件破壞台灣歷史文明,而且思考如何將政治和日常生活聯繫在一起。 

這個紀念日適合做什麼事沉默?悲痛反省?還是全家出去玩幾天?不管在這天人們有沒有沈思,都不會失去其巨大不安的地位。你打算做甚麼?我至少會嚴肅想想這天對台灣的意義。

2022年2月25日 星期五

走出困頓:吃點心安頓身心(2) 

後記嘉義特產方塊酥是優質的「四獸仔」點心,老楊、雪花、恩典等三家最有名氣。 

「老楊」產品多元(蛋黃酥最美味),行銷口號是與你一起傳遞美好時光,銷量遙遙領先。觀光工廠在中正大學附近(去那裡小心買一大堆),場地規劃很好,年產量5億塊,可繞地球11圈,年營收5.38億元(2019) 

當年外省籍老兵在民國路賣燒餅油條,創辦人戴先生十幾歲時在那學會製作,後來變化為方塊酥。 

【年賣5億方塊酥1】一款產品熱賣41年 低調老董首露臉

https://www.mirrormedia.mg/premium/20200918bus002/ 

其實恩典最早開發出方塊酥,創辦人黨先生在民國45年將中國北方烙餅與南方酥餅結合,取名為「方塊酥」,甚至是陳水扁總統於民國91年國宴指定品牌。 

可能是經營缺陷,輸了「老楊」,也可能堅持純手工製作,每一塊都是由師傅摺疊兩百多層,價格比較高,幾乎當天現做的,產量不多,重要節日甚至規定一位顧客只能買兩盒。

聽說雪花也滿好吃,不過好像沒什麼特色,所以不介紹了。

走出困頓:吃點心安頓身心(2)

零食的台語叫做「四獸仔」,早期台灣製作糕仔的模型,多刻有虎豹獅象四獸圖案,所以「四獸仔」成了「糕仔」代名詞,就是指點心零食,而四圖像取吉祥諧音:[]諧音[][]諧音[],指[賜壽] 

吃「四獸仔」對安頓身心有用嗎?相信有用,就能帶來安歇功能,就像紀念品或舊物會對話,能帶來情感慰藉。但若說心悅誠服,盼望一定實現,小心是神棍。上天自有安排,而且零食吃多會變胖。 

薛漢娜(Hannah Schell)在論述導師」時提到:「你要從導師得到支持、激勵和啟發,首先或許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導師要相信你、認可你。 

認可,不是指獎勵或表揚,而是單單地「相信」,這是人類的基本需求,也是鼓勵人的最佳方式之一。每個人都需要受到認可、瞭解和信任。 

信心及盼望很重要,它們的共性是未見的將來,而且互為因果。相信未見的盼望才是真信心,信心使盼望有根有基,而不是虛幻無憑的盼望。 

《希伯來書》如此形容信心:「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實底,是未見之事的確據。」信心是對盼望之事的堅定信念,如同契約書一樣,成為盼望的保證,好像已經得到尚未得到的東西。

後記嘉義方塊酥 

嘉義特產方塊酥是優質的「四獸仔」點心,老楊、雪花、恩典等三家最有名氣。 

「老楊」產品多元(蛋黃酥最美味),行銷口號是與你一起傳遞美好時光,銷量遙遙領先。觀光工廠在中正大學附近,場地規劃很好,年產量5億塊,可繞地球11圈,年營收5.38億元(2019) 

當年外省籍老兵在民國路賣燒餅油條,創辦人十幾歲時在那學會製作,後來變化為方塊酥。【年賣5億方塊酥1】一款產品熱賣41年 低調老董首露臉

https://www.mirrormedia.mg/premium/20200918bus002/ 

其實恩典最早開發出方塊酥,創辦人黨先生在民國45年將中國北方烙餅與南方酥餅結合,取名為「方塊酥」,甚至是陳水扁總統於民國91年國宴指定品牌。 

可能是經營缺陷,輸了「老楊」,也可能堅持純手工製作,每一塊都是由師傅摺疊兩百多層,價格比較高,幾乎當天現做的,產量不多,重要節日甚至規定一位顧客只能買兩盒。

2022年2月24日 星期四

走出困頓:欣賞在地文學 

不少台灣人認為,國外月亮比較圓。譬如,洋博士比土博強。這看法不符實際觀察,像林語堂說的:「住在真實的世界裡,卻夢想另一個世界。」不知珍惜、感恩在地的特色與貢獻。 

文學貴在情感交流,才能撫慰心靈。這點,在地文學更能獲得共鳴。這是主場優勢,也就是接地氣。許多新詩或許意念高明,但用語晦澀,讀者不易理解,無法幫助人們從困頓中脫困 

因此,我喜愛的新詩典型是我的姐姐住台北」之類,就算要賞析,寥寥數語即可(蘇東坡的詞也是如此)。 

能理解作家的情感,唸出來更有味道,更能撫慰心靈。若還懷疑,不妨聆聽國家文學獎得主 宋澤萊 的詩作 

台語吟誦:若是到恆春飛閱文學地景 Ep 05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X_lCRDOYLI

王中平演唱若是到恆春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DjFDCkLkYI

若是到恆春宋澤萊 

若是到恆春 著愛落雨的時陣;罩霧的山崙 親像姑娘的溫純 

若是到恆春 愛撿黃昏的時陣;你看海墘的晚雲 半天通紅像抹粉 

若是到恆春 著愛好天的時陣;出航的海船 有時駛遠有時近 

若是到恆春 嘸免撿時陣;陳達的歌若唱起 一時消阮的心悶

2022年2月23日 星期三

走出困頓:生命起落裡不斷煥發的新力量(3) 

楊牧有首詩《驚異》,《野櫻》引述前兩句,但詩不是表達榮枯興衰,而是回首來時路,此生無悔。無悔,不是沒後悔的事,而是有可自我肯定的經驗。

對此,美國開國元勛富蘭克林建議說:「二十年後,讓你感到失望的,不是你做過的事,而是你没做過的事。」而我認為,這是生命能不斷煥發新力量的動能。 

《驚異》楊牧(1992)

像凋盡秋葉的大樹偶然想起昨日薿薿得意

暖風冷雨在千萬之發亮的眼睛當中迭代珍惜

然後我們假裝道別,嘴唇微啓或許,緊閉

淚輕輕滾動順兩頰滑落終於掉下是春泥

驚異的是那造訪者如何往返卻屢次與我相違

祗是足跡留下了在如霜的月光裏逡巡告退

像心血滴在人人擁有的,熙壤的無人地帶,為誰?

用它點點灌溉我們的薔薇並揚言此生無悔 

〔賞析〕凋盡秋葉的大樹,想起夏季翠綠,從而珍惜有過令眼睛發亮的得意或歡樂時刻。所以這首詩,不是談論榮枯興衰,而是道別。

大樹珍惜這段友誼,所以「假裝道別」,相信遲早聚首,然而現實不可能,於是「淚輕輕滾動順兩頰滑落終於掉下是春泥」。 

「造訪者」可解讀為曾有過的回憶,知道它來訪留下足跡,但不見蹤影就告退了。敘述者沒陷於無限追憶,而是肯定有過的經驗,像是「心血灌溉薔薇」,因此回顧前塵,「此生無悔」。

2022年2月22日 星期二

生命起落裡不斷煥發的新力量(2)

看完《野櫻》的大意,你如何看待生命的榮枯興衰?我看見:「面對不斷增添的歲月年輪,不必喪膽,外面雖在毀壞,裡面卻日日更新。 

王靖獻(1940-2020)是柏克萊比較文學博士,東華社科院創院院長,早年重抒情,貴唯美浪漫。32歲時,筆名葉珊改為楊牧,力求鎔鑄感性與知性,後期筆觸轉為關懷生命,《野櫻》是其一。

有人將《野櫻》四節喻為「壞空成住」,事物都會經歷出生 安住 變異 衰敗四個階段,四季變化都遵循這樣的運行軌跡,都有著生生不息的力量。 

落葉「壞」時:「堅持的鬚根不又向下延伸了三尺」;禿木「空」時:「他一年的辛勞剛毅,這持久養護的過程到了終點」;新芽「成」時:「全部氣力脫落所有繁華」經歷全力以赴的美感;綠蔭「住」時:「我從來不覺得厭倦」怎能厭倦?去回答別人的反覆詢問。 

現代人切割時間看績效。財報以年為單位,真相是永續經營。基金啟動作帳行情,真相是長期才有意義。時間連續,不急於一時,是看人生績效的心法,若不如此,「窮通皆命也,得又何歡,失又何愁,恰似南柯一夢。」 

不急於一時,需要真善美,以至心志能堅定。米蘭昆德拉在笑忘書如此形容跨越時光之美:「美,就是兩個不同年代跨越時光之炬,在相遇時迸濺激射的火花。美,就是對編年紀事的棄絕,就是對時間概念的反叛。

2022年2月21日 星期一

走出困頓:生命起落裡不斷煥發的新力量(1) 

看到繁花飄落,翩翩飛舞,你想到甚麼?戲劇結尾的高潮、氛圍寂寥、無情與放棄、訣別的哀吟、垂老的果敢、歡樂的歌唱、化作春泥更護花,還是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的生命循環? 

楊牧在《野櫻》書寫另一體悟:從野櫻生命的流轉遷換中,看到自我生命,從而體悟拒斥、介入、放棄、堅持、真假、虛實的意義;體悟生命起落裡不斷煥發新力量,讓矛盾變成篤定的意志,讓迷惘變成堅實的信仰。 

《野櫻》是高中課本散文選,首節寫落葉,寧謐和果敢,但堅持的鬚根向下延伸三尺;次節寫盡禿,一年的辛勞到了終點,在大風裡緘默不動;三節寫落蕊,用全部氣力,脫落繁華;末節寫長滿綠葉,向高空舉起強烈的生命。 

我撷取首節部分內容:// 野櫻開始落葉。起先稀奇地飄下幾片,在強風中翻滾,一下子就飛到眼睛找不到的地方去了,而樹上兀自顫抖的,是環環層疊的星辰。有一天草地很濕,我注意到黃葉落下來大半停在上面,再也飛不起來了。 

秋還不那麼深,遇到多風的下午,野櫻依然搖擺細枝,那樣落拓地讓葉子一片一片跌到土地上,似乎是沒有一絲怨尤的,帶著垂老的寧謐和果敢,也沒有任何拒斥或介入的神色,對時間完全漠然;歲月悠悠,有情天地裡獨多一種無情,一種放棄。然而我又設想,寒冷的土地裡,誰說它那堅持的鬚根不又向下延伸了三尺?//

2022年2月18日 星期五

寧鳴而死,不默而生(下)

前言:中國清大法律教授 勞東燕 發表《直面真實的世界》,不到兩小時,遭全網刪除。殺身體的不能殺靈魂看來她不怕叫人閉嘴的。願她安好。我摘要幾點,全文連結:https://bit.ly/3JgHIo5 

1.一切都是以安全或穩定為名,卻對個人的苦難視若無睹。縱觀20世紀的浩劫,幾乎都是制度性的惡所造成。荒謬的是,很多被套上枷鎖的人,不憤怒於自由喪失,還怡然自得。 

2.你真正吸引的人,永遠欣賞你驕傲的樣子,而不是故作謙卑討喜。我始終不認為,將各種問題不讓人說破,不讓大家知曉,便是正能量。如果正能量要依靠掩飾而獲得,便透著一股掩耳盜鈴式的虛弱。 

3.如果你選擇利用自己的地位和影響力,去為那些沒有發言權的人發聲;如果你選擇不僅與強者為伍,還會同情幫扶弱者;如果你時刻設身處地為那些沒有像你這般地位的人著想,那麼你的存在,將不僅是你家人的驕傲,更是無數因為你的幫助而改變命運的成千上萬人的驕傲。 

4.凡是聽不得殘酷真相的人,一般都活在嬰兒階段。人的成熟,一半是對美好事物的追求,一半是對殘酷真相的接納。 

5.直面現實時,堅守原先的自我,會因為與外部格格不入而遭受痛苦;選擇成為變色龍,終究迷失自我而陷於空虛。在兩端之間怎樣平衡,可能是很多人的困擾。

2022年2月17日 星期四

走出困頓:寧鳴而死,不默而生(中) 

在民主社會,不至於寧鳴而死,可見維護民主機制的重要。我沒范仲淹的勇敢,需要寧鳴而死,寧願選擇沉默,除非值得一死 

其實沉默不是一定沒事。當年各國漠視希特勒迫害猶太人,造成6百萬人冤死,直到二戰爆發,數千萬人捲入戰爭,結果同歸於盡。 

穩定的民主機制不是橫空出世。天道信仰決定價值,價值決定文化風俗,良俗決定良制,良制是國家基業長青的基礎,並決定形而下的自由、民主和法治的社會規則。若人們凡事只考慮到私利,把私慾置於他人需要之前,不會出現良制,就算有,徒法不足以自行。 

數年前,一家美國銀行拍賣一個家族幾十年來擁有的農場,家族成員省吃儉用,籌措資金到拍賣會場競標。他們錢不多,出價低,但近兩百位前來競標的農民始終保持沉默,直到木槌落下。村民優先考量這個家族的需要,更勝於自己的利益。這是合天道的典範。 

高端最近通過巴拉圭的EUA,完成三期,而且跨人種,有利打開國際市場。更重要是,不用冷鏈保存,是油麻菜籽命的窮國救命藥。因此,祝福高端成功,合天道。有一群人也不默而生可惜卻黨同伐異,不惜扭曲事實,以造謠 醜化 唱衰為樂。

《羅馬書》說:「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願自己記住,也藉此面對「風幡動,心不妄動」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