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7日 星期四

奇美博物館(25幅)

國家強盛與否,取決於人民的文化素質和涵養,想提升國家在國際舞台的競爭力,應從文化藝術著手;留給後代子孫的不是金錢,而是永續的自然生態及藝術人文資產。-許文龍

安格爾畫作(13幅)

安格爾 (Ingres Jean Auguste Dominique)

新古典主義畫派(Neoclassicism)在18世紀中葉到19世紀初風行,風格返回古希臘及古羅馬的文學、美術、建築或思想,它包含:追求完美、永恆與價值判斷;強調思考的秩序與清晰性,精神的尊嚴與寧靜,追求結構的單純與均衡,比例的勻稱。

竇加畫作(10幅)

竇加(1834-1917),是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的法國印象派畫家,喜愛對都會生活做第一手觀察,特別是芭蕾舞、賽馬,以窺探人生百態。除了油畫、粉彩素描,他也嘗試不同媒材創作,像是雕塑、攝影以及版畫。他認為,每一筆都要深思熟慮,才能表現對藝術的熱情,所以他景仰古典畫家安格爾,希望能融合他的線條和色彩技巧,融入他的畫作。

雷諾瓦畫作(20幅)

雷諾瓦 Pierre-Auguste Renoireaton

法國畫家雷諾瓦(1841-1919)與莫內是印象派的創立者,也是印象派中唯一擅長使用黑色的畫家,是世上最具人氣的畫家之一。雷諾瓦擅長處理美的悸動和審美經驗,使得印象派為藝術史帶來一個很明顯的轉折點。他的作品十分強調對人物膚色、肌理的掌握,我們看不到明顯的線條,取而代之的是韻律動感的曲線,一種美感的移動襯托人物豐潤的造型。

2019年2月6日 星期三

米勒畫作(約12幅)

米勒:實現對祖母的承諾,為永恆而畫/eaton

2008年台灣歷史博物館曾展出米勒的畫作。如果到法國奧塞美術館欣賞米勒的畫作是一種幸福,那麼在台灣欣賞16幅米勒的作品,是一種奢華的幸福(其他3幅脆弱,不能海外旅行)

米勒屬於巴比松畫派,流派屬於寫實主義。這個畫派的畫家幾乎住在法國楓丹白露森林的小村莊巴比松,作品主題多為鄉村風景畫,米勒是這個畫派中的重要畫家之一,他最後在巴比松終老一生。巴比松村:http://citynotes.me/2014/barbizon

梵谷畫作(約25幅)

梵谷曾說:「藝術家要以個性改寫歷史,最後以特質呈現價值。」梵谷時常放任感情,大膽地用色,幾乎是個性與情感的發揮,觀賞者不難感受到那份純真。他的畫作色彩、線條沒有區分,這是很大突破,之前的畫家一直到文藝復興時期,多以色彩塗上原來畫好的線條之內。感性的梵谷,一生潦倒貧困,生前只賣出一幅油畫《紅色葡萄園》,但他卻自信篤定地說:「往後他們會承認我的作品,我死後他們肯定會寫我。」後來成果真如同傳奇,可惜他在三十七歲那年舉槍自盡。

畫名:星夜 The Starry Night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1626041121022113
畫名:隆河的星夜

莫內畫作(約65幅)

莫內(1840-1926)是法國畫家,是印象派創立者之一,終其一生都堅持印象主義的原則和目標,也是唯一在生前贏得認可的畫家,在 1880 年代中期後,莫內已名利雙收。他的畫以主題的視覺經驗感知為首要考量,忽視傳統的構圖、題材、潤飾等概念。

1883年4月,莫內借住在巴黎之西約 80 公里,瀕臨塞納河支流艾普特河(Epte R.)的吉維尼(Giverny),附近有廣大庭院及果樹園的農家。1890年他買下房子,3年後買下旁邊的土地,並在房子後方的沼澤地設計池塘,池子的盡頭建造日式木橋並種植睡蓮。莫內的目的是把花園當成戶外畫室,規劃成藝術樂園,並在此終身安居。

莫內曾說:「普天之下能引起我興趣的,只有我的畫和我的花」。莫內嚮往東方,但一生未曾去東方。莫內依據腦裡的想像,選擇種植的植物,利用流經其間的小河,將此處改成水上花園,並從日本版畫的靈感,建造木拱橋,上面掛著紫藤,下面佈滿睡蓮。莫內花園是他生命活力的泉源,與他合而為一。直到現在,當你參觀吉維尼花園讚嘆不已之時,你可能已進入他的心靈深處。

美麗的風景,加上不同神韻的光,莫內在自家的庭院前,發現和過去漂泊各地完全不同本質的新主題。莫內在此畫了18個類似版本的主題,晚期的作品側重於同一主題在不同光線和空氣下變幻無窮的外觀,使得油彩記錄下來的,不是所見的物體本身,而是觀看的過程。雖然他認為下一秒又不一樣的光線,使得很難表現炫耀感的陽光,但他終究讓彩色的雜陳筆觸同時襲向眼睛而成為炫目幻影。

連結
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1531229410503285&id=100008487216298

2019年2月5日 星期二

東京站大樓變身夢幻投影牆

東京站大樓變身夢幻投影牆
………………….
東京站恢復大正年代(1914125日)開業之初的車站原貌,近萬名觀眾目睹了這一盛況。聚集在車站的人們、吞吐著煙霧駛來的蒸汽機車、五彩繽紛的煙花、瞬息變換的建築物裝飾與設計等等,將東京站的過去、現在以及未來連接在一起,給觀眾一場深刻的、歡快的、華麗的投影秀。

車站大樓的復原工程自2007年開始,主要是修復二戰被炸毀的南北兩側的穹頂、屋頂以及內部裝潢,還其原始面貌;同時,在地下安裝免震裝置。這樣的大規模紅磚外牆車站,世上不多見,現存的僅有倫敦的聖潘克勒斯火車站和荷蘭的阿姆斯特丹中央車站QQ

台灣舊的台中車站,還很像舊東京車站的風格QQ

2019年2月1日 星期五

投資理財集

不要浪費時間擇機選股了,資產配置才是投資的成功關鍵

婚姻集

馮志梅:擇偶的三大條件
張文亮:如何談一場合神心意的戀愛?

審美觀集

新書介紹:連純慧《那些有意思的樂事》
《那些有意思的樂事》Slide show分享

Ann Voskamp:一千次感謝,勇敢面對我現在的人生

前言:這是一本個人經歷的美好見證,敘述「感恩」擁有強大的力量,能擴展視野,看見祝福。可以感恩的是太多了,看見日出夕陽、昨日好眠、美味食物......。有些人喜歡在過往傷害中自憐,甚至不想讓自己康復,然而這往往損失更多,不被情緒綁架,是可以選擇的,也才可能擺脫咒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