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12日 星期四

給年輕人做事的提醒

給年輕人做事的提醒

第一要靠智力和毅力。智力是聰不聰明,毅力是一件事沒做好要有長年累月的決心做好爲止。毅力和智力是相輔相成的,沒有人一輩子都聰明,小時候聰明但沒有毅力不努力也就小時了了,有毅力的人可以把自己變得越來越聰明。

第二要靠朋友和助力。討生活混社會,做人在先做事在後。簡單講就是多交朋友,一羣人的力量總比一個人大,對朋友要真誠相待,你幫朋友,朋友幫你,這樣才能做大事。

第三靠眼界和定力。能力變大了、能做的事變多了,能見識到一般人接觸不到的事,這就叫眼界。當一個人能力大能做的事多了,就會有很多人想找他來做,好事壞事都有,甚至好事可能蘊藏着壞事,只是短時間很難看到,這時能力大眼界大的人就需要禁得住誘惑、少犯錯誤、多做好事,這就叫定力。(refer toarticle of 魏延政)

2018年4月11日 星期三

一個內心強大的人,一定符合這六條

一個內心強大的人,一定符合這六條
http://iqvaluehero.blogspot.tw/2017/06/blog-post_14.html

弱者普遍易怒如虎,而且容易暴怒。強者通常平靜如水,並且相對平和。一個內心不強大的人,自然內心不夠平靜。內心不平靜的人,處處是風浪。再小的事,都會被無限放大。一個內心不強大的人,心中永遠缺乏安全感。

不夠強大,意味著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通常表現為:要么特別在意別人的看法,要麼活在他人的眼目口舌之中。從而失去獨立的判斷能力,變得搖擺不定和坐立不安。做一個內心強大的人,需要具備至少以下六大品質特徵:

1。高度的自律
自律就是自己管理自己,自己約束自己。這是一個很重要的能力。先學會克制自己,用嚴格的日程表來控制生活,才能在這種自律中不斷磨練出自信。

2。必須經歷絕望
經歷絕望的意思,就是已經走過這段歲月。也許你還未曾絕望過,並不意味著你不堅強,但一定沒有經歷過絕望的人堅強。未絕望過的人生是不完美的人生。絕望可能是情感、事業抑或無法面對的孤獨等等。

3。培養獨處的能力
要耐得住寂寞,不隨波逐流。孤單是一個人的狂歡,狂歡是一群人的孤單。所謂的成熟,就是你越長大,越能學會一個人適應一切。

4。不設限的思考
你的眼光要比別人遠,你的心胸要比他人寬廣。天天算計的人生,未來遲早也會被人生算計。除此以外,還活在各種小心眼和小格局之中。

5。需要一個信仰
人實在太有限,總歸要有一個信仰,否則和動物無任何區別。

6。做自己
不要試圖取悅所有人,現在做不到,未來也做不到。

真正內心強大的人,一定有一顆平靜的內心,有一顆溫柔的心腸,有一顆智慧的頭腦。一定經歷過狂風暴雨,體驗過高山低谷,也見識過人生百態。惟願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不論何種境遇都能充滿智慧的剛強壯膽,成為內心強大的人。

2018年4月10日 星期二

戴晨志:始終在院子散步的老爺爺

戴晨志:始終在院子散步的老爺爺

有一位老爺爺過九十大壽生日,一大群來為壽星祝壽的人都稱讚老爺爺身體十分硬朗、紅光滿面、精神抖擻,一點都不像九十歲的人。其中就有人問老爺爺長壽的祕訣是什麼?

「好吧,我告訴你們我的祕密!」老爺爺當眾神祕且得意地說道:「六十五年前我結婚的時候,我和太太就在新婚之夜時約法三章,今後只要我們吵架,一旦證明誰理虧,誰就要出去院子散步。這六十五年來,每次吵架,都是我到院子裡,或街道上散步。」

老爺爺的精神實在令人感動與敬佩,多少男人、女人能夠事事不相爭,寧願「自認理虧」地在言語上讓步,而閉起兩人惡言相向的嘴舌,讓兩人都獲「寧靜自省」的片刻。

的確,很多人都會「爭辯」,但不一定都會「說話」,尤其是爭得面紅耳赤時,怎懂得「少說兩句、海闊天空」的道理?但是事實證明,爭辯愈多的人,思想愈少,因為只顧說話、爭辯的人,絕少思索。所以,當一個人喜歡常用「嘴巴」批評或爭辯時,一定會漸漸不喜歡用「耳朵」,也較少用「心」、用「腦」思考。

培根說:「少年人愛在嘴上,中年人愛在行動,老年人愛在心裡。」而我覺得,過九十大壽的老爺爺,他的愛是在嘴上、行動和內心-真心相愛-謹守不惡言相向、不爭執的真諦,所以得以白頭偕老、長壽可愛。

什麼才能造就美好的人生?

或許您看過這場短講,但值得在提醒自己一次

............... 什麼才能造就美好的人生?  若您以為是名利,Robert Waldinger教授(哈佛大學醫學院麻省總醫院(MGH)精神科醫師)告訴我們,您是錯的。一份長達75年的成人發展研究,取得史無前例讓人快樂滿足的關鍵資料。透過演講,他分享一些實用智慧,導引我們如何建立一個充實美好的人生。(eaton)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7zAkwAOYg

為什麼要玩捉迷藏?

為什麼要玩捉迷藏?

自然觀察,是孩童很重要的學習。許多知識的培育,開始來自對大自然好奇的啟發。野外的探險動機,開始來自從小喜好觀察動、植物。創意的靈感,開始來自觀察野外生物所得。喜好觀察的人,到那裡都不無聊。有種能力,將看過的花草樹木,轉成認路的地圖。

自然觀察的培育,由捉迷藏開始。捉迷藏不只是玩,而是把所見的每一部分,整合作判斷;又將全部拆成方塊,每個方塊作檢查。這兩種能力不同,在玩捉迷藏時,卻可以同時發展。這兩種能力,是自然觀察者最常用的兩種本領,進人一座森林,看到甲蟲,抬頭看森林,這是由由整體看部分,由部分看整體。捉迷藏的教育,就是找。並相信尋找,就會尋見。而非一開始就給答案。

 

2018年4月9日 星期一

一個啟示:父親選擇殺死妻女的悲慘故事

一個啟示:父親選擇殺死妻女的悲慘故事

不久前,韓國首爾一位父親殺死了妻女。加害人隱瞞家人失業長達一年,在外租了一間考試院(準備考試的租屋,只有一張單人床與書桌),每天穿上西裝,假裝出門上班。 他以名下公寓貸款了五億韓元(約臺幣1400萬),每個月給家裡11萬元臺幣的生活費,多餘作為投資。沒想到損失將近850萬臺幣,為此陷入絕望,痛下決心殺死家人並自殺。    

從這個案例,可以了解人生是多麼不容易。或許您會說自己不會如此,但也可能換另一種方式。且聽這位精神科教授的說法,或可避免極端的事情發生。(eaton) 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5964/3142329

為什麼川普發動貿易戰?/eaton

巴農在日本這場演講說了貿易戰的邏輯。閱讀前,您要不要先猜是哪些原因呢? (以下這些是我從各處聽來的) 

1.應付要來的國會選舉 
2.美國與中國霸權之爭  
3.發現美國協助中國進入全球化,給中國最惠國待遇,讓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無助於中國民主化自由化,理性妥協派的"修昔底德陷阱"是偽理論。 
4.平衡美國每年對中國5千億美元的貿易逆差  
5.處理工作轉移到中國,導致美國的鴉片危機。  
6.抵制中國政府強制要求美國企業以技術換市場,奪回每年3500億美元的智財權損失。  
7.隨著科技、互聯網、通訊技術的進步,美國工人、中部和南部的草根小人物不再沉默,要求執政者改變,他們知道美國的菁英(矽谷、華爾街、好萊塢,華盛頓的帝國資本)對反制中國沒興趣,因為他們得到了好處。 
8.【資本主義+民主體制】與【儒家重商主義+一黨專政】之爭   
9. 中國的野心不止於地緣政治,而是領土的擴張主義者

班農:美國為何要與中國打貿易戰?
https://mp.weixin.qq.com/s/s2CEjodJ6AAi2MoCIa4H9g    

向嘉義市政府投訴:清掃落葉

向嘉義市政府投訴:清掃落葉

我認為,每個人都應該是政府的眼睛,德國人就是這種心態,整個社會充滿秩序感,國家也因著這種不滿足感,成就德國的富強。

最近我向嘉義市政府投訴,內容提到:路經中山公園內射日塔,一位清潔人員使用吹氣設備清掃落葉(吹到角落),因為大片地面沒有植草,揚塵十分嚴重,噪音更不用說了,希望想出合適的清理方式(其實不必掃,要掃,手掃就行)。

閑看花開花落,這類清掃應該沿襲多年了,只是路過民眾無動於衷,就像嘉義名店:林聰明砂鍋、噴水雞肉飯、阿岸米糕、郭家粿仔條,直到3年前才開立發票。不少人抗議空氣品質,其實很矯情,他們對周遭環境漠不關心,也從不搭乘公共運輸,反而開著烏賊車趴趴走,更是等而下之了。(eaton)

2018年4月8日 星期日

張文亮 : 7種學生進大學後,50%無法如期畢業

張文亮 : 7種學生進大學後,50%無法如期畢業

有7種學生,進大學後50%無法如期畢業。如果你有這種孩子,不要以為孩子進大學就沒事了,那是問題的開始!如果你是這種人,願大學是讓你個性與生命,成長的地方。

1.初期考不好,就兵敗如山倒。
2.校園獨來獨往,孤單一人。
3.什麼都要我喜歡,追求自我享受。
4.對抗權威,對老師有敵意。
5.自我傷害,報復父母離婚,同伴離開。
6.䧟入網路,毒品,無法自拔。
7.有問題不會求救。

稻盛和夫:以「本心」做為判斷和決策基準

稻盛和夫:以「本心」做為判斷和決策基準

有「日本經營之聖」美譽的京瓷創辦人稻盛和夫提到,管理企業時最重要的是心中必須擁有可用來做判斷和決策基準的座標軸。在我剛創業時,心中的量尺是依據「怎樣做人才正確?」與「根據原理原則做經營」兩個基準,然後我就依據這個標準,經常自問自答、反覆演練。

所謂的原理原則,其實就是「正」與「不正」的價值判斷基準;或者說是辨別善與惡的基準,也可以說是用公平、公正、誠實、誠心、愛心、正義感、博愛的精神、正直的人格與純粹的心等等很基本的語言詞彙,來詮釋的倫理觀念。

一個人如不具這些倫理觀,很容易陷入以自我的私慾做為判斷事物的基準,世間已有許多這樣的實例。這些基本的倫理觀念,正與人類的靈魂本質相同,如果用言語呈現,就是真、善、美的實體表徵。

因此,人類會求真、求善與追求美的事物,皆是基於其原始靈魂本身的驅使。在此前提下,身為企業領導者的你,在針對事物做判斷時,最重要的概念,就是以你的「本心」為衡量的基準。

 

2018年4月7日 星期六

樹林裡有兩條岔路

Mountain Interval(1920)/ Robert Frost

樹林裡有兩條岔路,而我 -
我選了一條人跡罕見的路,
而這讓一切變得如此不同。
Two roads diverged in a wood, and I -
I took the one less traveled by,
And that has made all the difference.

心肌梗塞

心肌梗塞

現代人生活節奏緊張、壓力大、常熬夜,且飲食普遍偏向高糖、高鹽、高油脂及低纖維,和缺乏運動習慣,都是心臟出問題的危險因子,急性心肌梗塞發生率日漸升高,發病年齡層愈來愈低的趨勢。

國人十大死因統計,心臟疾病為僅次於惡性腫瘤的重大死因,嚴重威脅民眾生命,尤其進入秋季,日夜溫差大,早、晚常出現低溫,血管容易收縮,血壓較不穩定,心血管疾病容易發作,急性心肌梗塞是奪命殺手,因為即便是血管只有20%、30%狹窄的情況,也可能突然瘢塊破裂、血栓形成而阻斷血流,一旦心臟因缺血或缺氧壞死,就會造成致命性的心肌梗塞。

心肌梗塞是可能致命的急症,必須把握急救時間,愈早送醫,復原機率愈高,心肌梗塞發作時,心臟悶痛的感覺會比心絞痛更為劇烈,還可能有臉色蒼白、冒冷汗、四肢冰冷、惡心嘔吐,及胸悶痛輻射到肩頸背等症狀,若出現這些症狀,應盡速就醫。